第6版: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版面: 乡村振兴

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田园风光、创建宜居村庄

贵州仁怀:田园经济富农家


    ▲坛厂街道枇杷社区的田野上,农作物、果树和花草“种”出的巨型八卦图。

    ▲长岗镇蔺田村依山而建的特色民宿。

    受访者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峰

    ■ 刘玲玲

    初冬时节,走进贵州省仁怀市长岗镇蔺田村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一幢幢黔北民居错落有致,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宽敞整洁的村道、各具特色的民宿招牌……不时有游客拖着行李箱入住,满怀期待地开启他们美妙的乡村之旅。

    “大家慢一点,小心台阶。”蔺田村南山云逸老板娘龚开玉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这些年,仁怀发展越来越好,龚开玉开起了民宿,年收入在100万元左右,还带动周边1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

    据介绍,自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来,仁怀市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田园风光、创建宜居村庄”这一主线,以全域旅游为抓手,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扎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快农村共同富裕步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建赋能,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冬日暖阳下的学孔镇林河村,不仅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还随处可见兰花身影,置身其中,花香馥郁,美不胜言。种下兰花,扮靓村庄,引来游客,这个藏于大山深处的幽静村庄,如今变得格外热闹。

    林河村距离城区42公里,海拔约1540米,是仁怀市较为偏远的村庄之一。全村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发展规模农作物存在较大困难,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常年留守村里的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

    由于海拔较高,林河村气候条件独特,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如何利用自然环境资源破解产业发展窘境,让居家群众实现增收?近年来,林河村党支部以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为契机,立足当地气候特点,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民”模式,积极带领妇女发展庭院兰花种植。

    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林河村还建设多个集休闲、观光、餐饮、体验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点,辐射带动周边200余户增收,户均增收9000元以上。

    近年来,仁怀市依托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花卉、果蔬等田园经济作物,让妇女在家也能实现增收。如今,田园经济在仁怀大地百花齐放,远近闻名,中元村的草莓、桅杆村的果蔬、沙滩社区的花椒……一到收获季节便引来如织的游客,合作社还主动上门收购,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把农产品变成现金。

    诗意栖居,留住乡愁各美其美

    “推窗见山,出门见树,踏着乡间小路,呼吸着山野间的空气,实在太惬意了,是记忆中乡愁的模样。” 从周边县市驱车前来长岗镇蔺田村入住民宿的游客李女士说。

    依山而建的特色民宿,点缀在蔺田村各个角落,家家有院、户户花开,三五成群的游客踏着石板小道,漫步林荫小路,驻足欣赏着千年古银杏树,诉说着绵延的乡愁……

    为让当地村民腰包鼓起,吃上“旅游饭”,长岗镇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打造了音乐喷泉、跑马场等网红打卡点,鼓励在家妇女群众开办农家乐、民宿、餐饮。如今,蔺田村每年接待旅游团队200多个,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突破300万元,覆盖全村160余名妇女,年增收1.8万元。

    “尽管冬天来了,游客还是络绎不绝。旺季时我每天卖油炸粑就能收入上千元。离家近又能照顾孩子老人,别小看这个路边摊,养活了我们一家老小勒。”村民任常素乐呵呵地说道。

    在特色田园乡村创建过程中,仁怀市保持村庄原本的自然风貌,结合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充分挖掘风土乡情,将山、水、林、文完美结合,呈现出良好的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带动效益,打造了一批富有地域风貌、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有力带动5000余名妇女实现增收梦。

    宜居宜游,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以前做梦都没想过,我还能自己当小老板,年收入10万元以上。”坛厂街道枇杷社区居民罗吉梅谈及农家乐带来的收入,高兴得合不拢嘴。

    罗吉梅所在的枇杷社区,地处仁怀市南面,距市中心8公里,凭借区位优势和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该市通过整治村庄环境、增加配套设施,利用农作物和果树、花草,在田野上“种”出一幅巨型八卦图,每年吸引十多万游客参观旅游。

    依托当地免费开放的八卦园全域景观,社区与仁怀市八卦园旅游有限公司联合,先后引进游乐场、网红沙滩、水上乐园、户外营地等项目,村民们围绕景点资源,自发延伸产业链,有的村民年收入超过十万元。

    今年以来,该社区把景区旅游公路再次拓宽,增设停车位,方便游客进出。同时,大力促进草莓、柑橘等观光农业发展,进一步引导村民完善茶室、餐饮、农家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大力发展体验式乡村旅游。

    如今的枇杷社区,农业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农民生活富裕富足,一幢幢农家小别墅散落在田间,绘就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