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枫时间银行”是合肥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探索实施的“以时间换时间,以服务换服务”的志愿服务项目
● “红枫时间银行”以团队为依托,以志愿者为主体,以互助为基础,结合爱心帮扶、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不同类别服务的专业度及时长,对应不同标准的爱心积分。志愿者可以通过现在的志愿服务,为未来年老的自己攒一份可兑换的爱心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重启“红枫时间银行”项目,安徽合肥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裴惠丽没想到自己会是第一个受益人。
冬日的上午,坐在卧室窗前的暖阳里,看着屋里屋外两名正忙着择菜做饭、收拾家务的志愿者姐妹,一个多月前摔伤右腿、刚刚拆掉厚重石膏板的裴惠丽,心里充溢着融融暖意。
重启
重启该项目,原本是为了联合会一位“退役”志愿者单老——
“红枫时间银行”是合肥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探索实施的“以时间换时间,以服务换服务”的志愿服务项目,2018年由联合会倡导成立。该年5月,联合会向会员发出“红枫时间银行”倡议书,并制定实施方案和时间兑换细则。2019年1月,“红枫时间银行”公益平台正式开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合肥高铁南站作为合肥‘南大门’,志愿者忙于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务,项目一度暂停。”裴惠丽介绍。
今年5月,联合会初创会员、曾被合肥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授予“终身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的单老,老伴突发疾病去世。“刚开始,或许是一时无法接受,单老谢绝了联合会老友们的关心照顾。但今年9月末,老人打来电话,诉说老伴离开后的孤独和伤感,希望兑换当初存在‘时间银行’里的志愿服务时长。”裴惠丽回忆。
联合会迅速召开会议,议定重启事宜。“没想到,‘十一’期间,因为下雨路滑,我在南站开展志愿服务时,不慎摔伤了右腿。刚刚重启的‘时间银行’,反倒从我第一个开始了。”拍拍还有些肿胀的右腿,63岁的裴惠丽有些无奈。
随后,联合会按照实施方案,在南站志愿者群里发出倡议,以自愿报名为原则,为单老安排了志愿者,每天三组,为老人提供陪伴聊天、家务劳动等志愿服务。
志愿者姐妹的帮扶陪伴,不仅帮裴惠丽减轻了刚刚摔伤时的疼痛,爱人到高铁南站开展志愿服务、自己独自在家时的孤单寂寞,“也使在外工作的孩子也放心。解除了后顾之忧,心情放松,腿伤也好得快。”
成立
“助人自助,通过现在的志愿服务,为未来年老的我们攒一份可兑换的爱心。”在裴惠丽看来,这其实就是合肥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当初倡导建立“时间银行”的初衷。
成立于2016年的合肥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登记在册会员180多人,3000多名注册志愿者,会员85%以上为女性,85%以上是退休老人,平均年龄60岁左右。六年多来,这支以“夕阳红”为主的志愿服务团队,每天忙碌在合肥高铁南站,接受过上亿人次的问询,协助处理过的矛盾、冲突、突发状况,更是难以计数,赢得了五湖四海旅客数万次的点赞。
“我们虽是一群热心的志愿者,却也是社会中普通的一员。我们都有年老的时候,都将面临腿脚不灵便、生病无人照料等难题。今天,我们为他人提供志愿服务,当未来的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谁来为我们提供服务呢?”服务工作之外,两鬓斑白的志愿者们也聚在一起讨论:“老龄化日渐严重,将养老推给社会或一味依靠子女,显然都不现实。”
“互助,或许是一条路径。”志愿者联合会互助会会长罗慧丽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2017年3月,“红枫互助会”成立,通过为会员举办生日会、会员生病上门看望等方式,提供互助式关爱帮扶,既营造联合会的人文关怀氛围,也更紧密地团结志愿者,提升志愿服务品质。
顺着这条思路,更具操作性、规范性、可持续性的想法,也在合肥市包河区志愿者联合会的指导下,合肥高铁南站联合会理事会成员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酝酿、成熟——建立“时间银行”,为未来的我们存时间、存服务。
规范管理
简单来说,“红枫时间银行”就是以团队为依托,以志愿者为主体,以互助为基础,结合爱心帮扶、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不同类别服务的专业度及时长,对应不同标准的爱心积分。高铁南站志愿者联合会则通过规范“爱心时间”存储、支付的标准,确定兑换服务的内容,让志愿服务的存储标准统一化、运行规范化,让互助方向明确、互助价值对等。
为规范管理,南站志愿者联合会也率先加入民政部志愿者信息库,每一名志愿者的每一次志愿服务时长都登记在册,公开透明,作为“红枫时间银行”将来“支取”时的凭证。
在“红枫时间银行”的实施方案中,记者看到,其服务内容包括陪伴聊天、简单家政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陪伴复诊就医等。
实施方案详细列出了服务时间折算方式:在高铁南站志愿服务每10小时折算成1.5小时存入时间银行;参加助老、助残等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帮扶他人,都以1比1的时长存入。获得区级、合肥市及以上“优秀志愿者”称号的会员,还可分别兑换72小时、156小时。获得联合会授予的“终生优秀志愿奖”,可兑换208小时。
“像这次服务裴姐,我每天上午来两个小时,做饭、做家务,都会存入‘时间银行’,将来就能‘提取’两个小时的志愿服务。”52岁的南站志愿者郭恒燕告诉记者。
为保障服务的安全性和双方权益,实施方案规定采取低龄服务高龄的方式,每次两人结伴上门。
关于时间储蓄的使用方式,实施方案明确一般用于养老。原则上每星期享受两次,每次不超过3小时。也可用于一般的互助,即志愿者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自己也有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其特点是闲时存入,需要时支取。
良性循环
“以服务换服务,以爱心换爱心,为养老探路,也激励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形成良性循环。”裴惠丽说。
2019年“红枫时间银行”平台开通后,联合会互助会与之合二为一,也将为志愿者开集体生日会、生病看望关怀的传统传承下来。
去年7月,志愿者刘秀梅重病住院,放化疗期间,志友们闻讯上门看望,一捧鲜花、一兜水果、温暖的陪伴和志愿者群里每天的嘘寒问暖,让刘秀梅热泪盈眶,“希望尽快痊愈,早点回到志愿者联合会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跟志愿者姐妹们共同战斗。”
一年多来,裴惠丽也几次询问刘秀梅,是否需要启动“红枫时间银行”,都被谢绝。“疫情防控任务重,姐妹们本身就很辛苦了,不想给她们添麻烦。另外,也想把‘存’进去的时间留到将来真正需要的时候。”刘秀梅告诉记者,“这次为了单老和裴姐重启‘时间银行’,也让我们感受到项目的巨大作用,想到将来的老年生活,心里也有了底。”
联合会的温情暖意和互助项目,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志愿服务。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生赵郡玮,因为今年6月返回家乡合肥时,南站志愿者耐心细致的防疫政策宣讲、引导出站隔离,“当时很感动,她们那么大年纪了,还在服务奉献,决定隔离期结束后也去当志愿者。”7月,赵郡玮如愿加入,两个多月的时间,“我感觉自己待人接物更加和善,做事也更耐心细心。我将继续发扬南站的志愿服务精神,把爱和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时间银行”的正向激励作用,让越来越多人决定退休后加入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存储自己的“晚年幸福”。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志愿者组织随意、松散、不专业。联合会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条例,经过严格规范管理,让真正有奉献精神、愿意服务他人的志愿者留下。”裴惠丽坦言,同时,通过实施“红枫时间银行”“红枫爱夕阳”等十几个子项目,提升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在志愿者与志愿者、志愿者与团队、志愿服务与社会服务需求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推动志愿者团队稳定发展,志愿服务种类丰富多样,促进团队自助、互助模式更加科学规范有效。
“‘时间银行’模式打通了志愿服务与养老之间的‘通道’,如果推广,应该能促进志愿服务与养老服务之间的正向互动和良性循环。”前媒体人、退休后即加入合肥高铁南站志愿服务联合会的李登奇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