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非遗”项目,居世界第一。
《神农本草经》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也是茶树种质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共2000多种茶品。此次入“非遗”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项目。
从古至今,茶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有“古人八大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今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雅趣亦是俗物,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早已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饮茶习俗,“中国茶”也被视作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相信随着我国“非遗”保护的深入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都将得到系统化分类保护和更好的传承发展。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有了茶;茶,经过了水与火、生与死的历练,与我们相遇。光阴如茶,喝一杯好茶,就犹如吸取了天地日月的精华,更似饱览了生活甘苦的诗书,顷刻间就能解开心中千千结,养心怡性。
岁末晓寒知暖意,围炉诗话且饮茶。淡雅清香的绿茶、甘醇甜润的红茶、绵柔顺滑的白茶、浓香醇厚的黑茶……这杯雅趣横生的“国饮”,从遥远的唐宋走过明清,被无数个春秋熬煮,汤色依旧碧绿清澈,香味仍然清雅醇郁。原来茶也可以如酒,封存在岁月深处,和时光争输赢。正如于丹所说:“一盏中国茶,是中华民族亮给世界的名片,这是一张素素净净的名片。茶喻高洁,茶显情趣,茶味虽然很淡,但它用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