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什刹海

童年记忆中的奶奶


    ■ 陈晓冰

    “我终于明白,这世上真的存在来不及。最想您奶奶。”读着卢思浩书中他和奶奶的故事让我不禁落泪,生离死别中的一别便是再也不见,幸运的是我和奶奶的故事一直在续写。

    童年的回忆里,奶奶的家是我的一方净土。奶奶家在村落的最南边,院里种着两棵枣树,每到夏末秋初,树上的大枣就开始变得红彤彤的,那是小时候我最喜欢吃的一种食物。

    小时候,我家里条件艰苦,吃穿用度都很节省,但每次到奶奶家,她总会变着法地给我做美食。春天,榆树开始冒新芽,嫩绿的榆钱长出来的时候,我和奶奶就拿着大簸箕和长杆子去敲榆钱,洗净后的榆钱,挤去多余的水分,放在盆里,撒上葱花和盐,再加上玉米面和水搅拌均匀,用手握成结实的菜团子,放入锅中蒸熟,就成了美味的榆钱菜团子;每到夏天麦收,一家人最忙的时节,我的生日也恰巧就在此时,大人们忙得无暇顾及我的生日,我就跑去奶奶家,她搂着还年幼的我,在午饭的锅里窝上两个鸡蛋,虽然简单至极,却是我小时候吃过最好吃的生日餐;初秋,眼巴巴望着一年的枣成熟了,我看着它们从枣花到小青枣,从长胖发白到逐渐变红成熟。小时候总是等不到完全变红就开始上树摘枣吃,我在树上来回晃,奶奶在树下低头捡,枣树被我“祸害”得不成样子,奶奶却从不生气,吃不完的枣子,奶奶会把它们蒸熟,那样保存得久一些;冬天是食物匮乏的季节,我最常吃的就是奶奶做的菜米饭,一锅水,加少许米饭、青菜,再加上切成块的红薯、土豆、红萝卜等,再撒上一些花生豆,就熬成一锅菜米饭,菜米饭香甜软糯,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记忆中,奶奶家门前有两块非常大的青石板,平坦光滑,那是酷热夏天的避暑宝物。夏日午后,拿着小枕头大蒲扇,躺在青石板上,感受密密麻麻的树叶遮下来的荫凉,听着树间的蝉鸣和远处小溪的蛙声,我就能睡个安稳的午觉。睡得迷迷糊糊间,一阵阵凉风不停地袭来,那是奶奶拿着蒲扇在为我扇风、赶蚊。

    小时候的我爱美,但一年到头很难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新衣服,我总是喜欢穿着奶奶长长的对襟衣,甩着袖子学着戏台上的曲调咿咿呀呀地唱,奶奶就在一旁哈哈笑。寒冬腊月里,奶奶家的火炕是最暖和的地方,哪怕第二天要上学,我也总是一放学就跑去睡火炕。有一次,大半夜睡觉突然惊醒,闹着想妈妈要回家,奶奶哄了我半天还是哭闹,她就半夜背着我把我送回家,那一天的冬夜,月光似锦缎,铺洒在奶奶家的院子里,洒在她送我回家的路上,天上的星星稀疏地挂着,我还记得她并不宽阔的后背和月光映照下的白发,也记得她扶着墙头喊我妈开门时的场景,直到现在还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北方过年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走亲戚,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跟着爸爸去亲戚家拜年,因为可以收压岁钱。每年大年初四,几位伯伯和爸爸会去一个很远很远的村落,那里有我奶奶的姐姐和哥哥。恍惚记得有一次,奶奶和我讲述她年轻时去走亲戚的场景,因为交通不便,他们当时走亲戚只能靠双腿步行,不知道多远的路,大概要走上半天,奶奶的脚一走远路就很难受,来回走一趟脚都会磨出水泡,但我还记得她和我讲的时候脸上的笑容,那是和亲友见面后无尽的喜悦。

    后来,我上中学、大学时,只有寒暑假我才有机会去看她,工作后忙碌起来回家的机会也屈指可数,去奶奶家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但每次见面,她都会拿出留了很久的好吃的食物一个劲地往我手里塞,说话时她已经耳聋听不清我的话了,头发也变得花白,握着她瘦弱的双手,想要说多陪陪她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只能在心里暗暗地想。

    现在,奶奶家门前的青石板已经被搬走了,小院的枣树也因为房屋重建砍掉了一棵,剩下的还在“坚持”。时间的年轮会一直转动,留不住的是岁月,留得住的是回忆。那些关于奶奶的童年回忆,都在我脑海深处珍藏,它时刻提醒我这世上真的存在来不及,好在现在还来得及。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