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

“入学有编毕业有岗”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 杨朝清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农林类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鼓励校地合作,探索推进涉农专业订单定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入学有编、毕业有岗”改革试点。

    近年来,伴随着乡村振兴的滚滚车轮,农林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与日俱增,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香饽饽”;然而,农林类院校、涉农专业的社会认同不高,导致录取分数线偏低,优质生源流失。“入学有编毕业有岗”订单定向人才培养,显然有助于激活“一池春水”。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生态修复、森林康养、湿地保护、人居环境治理等新产业新业态日新月异,呼唤高校优化涉农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农林教育供给侧改革。“入学有编毕业有岗”只是其中一种类型,这样的订单定向人才培养,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报考农林院校和涉农专业。

    广袤的乡土大地作为“希望的田野”,大有可为。乡村振兴需要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需要一批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应用型农林人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不仅需要年轻人重塑和更新“意义之网”,也需要校地联动,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多一些改革与创新。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不论是在分配国家奖助学金名额时对以农林专业为主的高校予以适当倾斜,还是将生物育种、农林智能装备相关学科专业纳入有关专项计划支持范围,践行“弱势补偿”理念,给予农林类院校和涉农专业更多的“制度补血”,都有助于提升农林类紧缺专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招生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土地充满感情,对农业充满尊重,乡土大地上同样可以“人生出彩”。当农林类专业毕业生进入职场之后更有保障、更有未来,自然会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入学有编毕业有岗”的订单定向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