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周刊·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文化周刊·什刹海

于时间深处倾听


    旭日始旦万象新,世态欢乐春常在。又是新的一年到来,本版推出“新年展望”特别策划,邀请几位作家畅谈新年心声,“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满怀希望迎来新春,所有的花朵都将开放,祖国的未来更美好。

    ■ 李一鸣

    明天,意味着什么?

    从宏阔时空看,人的一生不过是稍纵即逝的一场单向旅程,“昨天”“今天”和“明天”,构成一道浅浅的线性时间轨迹,人生行旅中的时间节点,就仿若一个又一个时空转换驿站,散落在征途中。

    就比如,半个多世纪前某人的出生,那是多么偶然的一件事情,父亲与母亲在茫茫人海中的相遇本是偶然,恰恰是一次偶然的融合,开启了一个新生命的远行。每一个明天,赋予这个幼儿以神奇的表现,从睁开纯净透明的眼睛,渐渐萌生的头发,张开小嘴打一个圆圆的哈欠,美美一笑小腮上露出两个梨窝……昨天还在炕上爬呢,突然就颤悠悠站了起来,怯生生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从此,三万六千五百里路,再也不会消停。

    一个又一个明天,一个又一个明年。50年前,一个孩子,他会多么盼望着新年的到来。新年,对于一个一年到头吃着地瓜面窝头的孩童,那是一顿盼了整整一年梦寐以求的年夜饭啊。一年才一次,那白菜肉丁水饺,在沸腾的铁锅里翻滚着、起伏着,时隐时现,形如无数弯月,温暖照亮新年之夜。盛上来,急不可耐就抓起一只塞到嘴里,鲜美的汤汁扑哧一声瞬间喷溅一口,那“香”就如花朵在嘴里开放,那一小块一小块肉丁糯鲜香,脆生生的白菜末透着清香,薄薄的面皮延缓了“香”的浓度和长度,狂嚼几口就要吞下时,却猛然停住,唯恐那滋味匆匆而去,再也难以留住……

    新年到了,意味着爸爸从东北煤矿回来了。爸爸一年探亲一次,每次回家,都会带来好吃的。那“伊拉克枣”甜得呀,仿佛全世界所有的“甜”都凝结在那椭圆黄红的枣里了。但是,它又不是糖精水的甜,糖精的甜有点苦、有点涩,像风一样从舌尖儿上一滑就过去了,而“伊拉克枣”的甜,是醇厚的、饱满的、圆润的,它从嘴角一直甜到舌头、牙齿、口腔、嗓子、心尖、大脑甚至全身去了。

    新的一年开始,也意味着除夕晚上整夜不想睡、不敢睡,心里有一种冲动在鼓涌着,盼着夜一下子过去,天忽地亮了,但不知不觉还是睡着了。窗外的天还浓黑,村落里四面八方鞭炮声已是此起彼伏。一骨碌爬起来,兴高采烈又小心翼翼,手持一炷香,去点燃挂在树枝上的那挂红彤彤的长长鞭炮。往鞭炮的引信那里一戳,返身就跑,捂着耳朵等待鞭炮作响,似乎半天了却迟迟没有动静,几个箭步跑回去观察,“砰砰砰砰砰……”,那鞭炮霍然炸响开来,一声、一声、又一声,震得树枝乱颤,耳朵嗡嗡。而小草鞭的声音就像小奶狗的叫声,细细碎碎,噼里啪啦,心一个劲儿地动,仿佛就要跳出来……

    随着新年的来临,我也等到了骄傲地满足地收获更多小画书的节日。爸爸回来探亲,总是买回十几本小画书,《敌后武工队》《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三进山城》……原来,小村落的外边有那么大的世界、那么多的故事!这一年,我们小伙伴围在一起,十几双眼睛盯着一本《小兵张嘎》。看那白洋淀上,碧波浩渺,漫天芦苇,这里那里的荷花都盛开了。远远飘来几十片荷叶,每片荷叶下面竟然藏着一个雁翎队队员。十几艘渔船以“人字形”摆开,船的周围密布着芦苇,顺手提起一棵芦苇,呀!芦苇下面竟是游击队员衔着苇管在呼吸呐!“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千里苇塘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嘎子,嘎子!”不知是小画书中画的小兵张嘎和我真有点像,还是小伙伴们为了看画书讨好我,整个新年,他们都热烈地喊我“嘎子”,说有多开心就有多开心!

    但新年节日,就那么几天就过去了。明年、后年、又一年,几十年的时光也像一阵风一样,一吹就过去了。

    40年前那个早晨,在老家那间土坯屋暗红的油灯光里,妈妈给我系上褂子最上面的一个扣,又把竹筐帮我背上,一脚跨出房门,擦一把眼泪,我不回头……我们赶上了靠成绩说话的好年份。高考结束,在庄稼地里一边火烧火燎地劳作,一边忐忑不安地等待,终于,在哥哥一双粗重的大手推拥下,我被塞进一列绿色的大火车,咣当一声,呜呜地驶往远方的大学……

    21世纪开启的第一年,当年那个朴实的农家黑娃被任命为大学的副校长,和他的几个同事一道,受命从八百里外的渤海腹地,挺进胶东半岛去建设大学的新校区。一群单身汉,一下子扎到茫茫滩涂中,当又一个新年到来的时候,一座银灰色的现代化大学城巍巍然崛起在黄海岸边。

    十年前,迎着新年的曙光,为了心中热爱的文学,我千里赶考,来到北京。这非凡的十年,我们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呕心沥血地参与着服务事业发展的决策,兀兀穷年地探索文学攀登的路径,为国家进步鼓与呼,快乐着奋斗的快乐,把自己的青春、心血和汗水,献给了这个国家,也见证和参与了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人间奇迹。一提到民族、国家和人民,心里还是不由自主地迸发出跃跃欲试的冲动,那或许就是自古以来流淌在中国知识分子血管里的一脉热血吧,沉着而坚实,涌动而不歇。

    在人生游走中,我们实现着空间的位移,时间维度也自然切入生活之中。我们行进着、回望着、前瞻着,在现实、历史与未来的缠绕中,在非历史的时间整体里,面对自我、面对存在,我们进入生命体验场域,以心灵把握大千律动,于时间深处倾听世界的声音。

    而茫茫的宇宙,一颗小米儿样的星球在转动,那是地球。在小小寰球上,跋涉着80亿芸芸众生,每日每夜,他们都在向着新一天、新一年前行……

    (作者简介:李一鸣,文学博士、教授,作家、评论家,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