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爱生活周刊·乐活 PDF版下载

版面: 爱生活周刊·乐活

2023告别“无助感” 拥抱“掌控感”


    面对逆境的不同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内心两种感觉的博弈——“无助感”和“掌控感”。“无助感”越强,就越容易放弃、躺平甚至崩溃;“掌控感”越强,就越容易复原。想要成为更有“掌控感”的人,恰恰要学会在生活中持续收集“小赢”。生活有时很难,所以更要大方地给自己点赞。

    ■ 丹尼尔

    转眼进入新的一年。2022年是跌宕起伏的坎坷之年,它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生活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职场危机时,如何走出低谷?情绪失控时,怎么冷静下来?遭遇意外时,如何快速恢复?无数的难题都考验着我们应对逆境的复原力,即“韧性”。

    韧性更像是为我们的心理加上一套免疫系统,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从某次疾病中恢复,及时止损,还能持续地为健康保驾护航。因此拥有“韧性”的人,不仅能够在面对逆境时快速恢复状态,还能从中收获成长,将逆境变成自我精进的机遇。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逆境,每个人的反应都千差万别:有的人心态崩塌;有的人就此躺平;少数人能够快速复原;而真正的强者和智者,更能从逆境之中收获领悟和成长。

    少一点“无助感”,多一些“掌控感”

    走出逆境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词:复原和成长。当身处困境时,想要快速恢复状态,首先在于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让自己的心态快速复原。因为面对逆境的不同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内心两种感觉的博弈,“无助感”和“掌控感”。“无助感”越强,就越容易放弃、躺平甚至崩溃;“掌控感”越强,就越容易复原,也就是韧性越强。

    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导致人们放弃挣扎的,并非外部刺激本身,而是我们内心“掌控感”的缺失。很多人在面临困境的时候,之所以选择放弃,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似乎无论怎么努力,都无力回天了。当这种“无助感”持续出现几次之后,就会固化为思维定式。一个人的韧性变得很弱,之后再面对新的困境之时,无论是否真的很难克服,都容易轻易选择放弃,或者情绪失控。

    由于性格、经历的不同,每人内心的“无助感”和“掌控感”都不同,这就会导致他们在生活或工作中的表现很不同。如果你内心的“无助感”偏多,那么遇到变化的时候就会非常紧张。一旦事情有所偏离,就感觉正失去对整件事的掌控,情绪因而大受影响。但如果你内心充满“掌控感”,那么即使遇到状况也不会惊慌失措。因为你相信能够解决问题,事情还在掌控之中,情绪也会更加稳定。

    内心“无助感”更多的人,面对外部不利变化和突然的变故,很容易陷入焦虑或者选择放弃;反之,内心充满“掌控感”的人,即使面对外界变化,也依然能维护情绪的稳定,努力寻找解决方案,这恰恰就是拥有韧性的重要表现。所以,我们要成为有“韧性”的人,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内心的“掌控感”。

    积累“小赢”体验,内化为“心灵养分”

    想要获得“掌控感”,关键要建立稳固的“内部评价体系”,通过内生的力量获取价值感。最有效方式是:收集生活中点滴的微小胜利,让其内化为自己的“心灵养分”。这听起来容易,但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因为我们总偏爱那些“重大时刻”,比如做成项目、赢得比赛、考下证书等等,往往容易忽略生活中的微小胜利,比如学会一项新运动、完成某份策划、养的蝴蝶兰开出第一朵花等等。

    想要成为更有“掌控感”的人,恰恰要学会在生活中持续收集“小赢”。就算只是清晨没有赖床,俯卧撑多做了七个,会议上积极主动发言,也值得在心里击掌庆祝。

    你可以选择在每晚睡觉之前,回想一下今天自己发生的积极改变,或者达成的小成果。把这些“小赢”记录下来,作为自我疗愈的过程。坚持把这个习惯内化到每天的生活里,会带来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经历逆境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产生“支离破碎”的感觉,而记录幸福时刻的过程,就如同温暖的疗愈,让我们身心重归完整。另一方面,只有不断地把幸福的体验,和带来体验的行为关联起来,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点滴付出都是有意义、能带来积极改变的。内心就会积累越来越多对生活的“掌控感”,这样就拥有更强的复原力。

    觉察、连接、意义,三步打造“生命韧性”

    在陷入危机的时候,如果能够快速走出低谷,甚至还能逆境中,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就需要借助三个步骤:觉察、连接以及意义。

    觉察:遇到危机时,首先要有意识地分辨和觉察出,这到底是想象中的危机,还是真正的危机。面对无法掌控的局面时,我们很容易产生焦虑感。生活环境充斥各种噪音,加上随时可以获取信息,当负面消息不断涌来,焦虑压力也随之而来。对“不可预见性”的担忧让焦虑倍增。不得不说,很多“危机”其实都源自我们的主观想象。

    想要走出这种危机,可以运用“拆弹思维”,在负面情绪爆炸之前,首先觉察出,哪些是我们能够及时掐灭的引火线,哪些又属于当下无法控制的因素。首先做好自己当下能够把控的事情,这是危机中成长的重要途径。

    连接:很多时候,我们仅凭一己之力很难走出危机。此时他人的建议和安慰,很可能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成为我们走出困境的契机。这种彼此之间的连接就是“依恋关系”,这种紧密的情感联系是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平时有意识地主动帮助他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善行的积累会逐渐内化为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加强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和亲密关系,提升自身韧性,都有益处。

    意义:就是指那些我们真正热爱的,觉得是生活意义所在的事情。在时间投入上,除了“重要”和“紧急”的优先级别,还应该关注“专注”和“兴趣”这两大维度,才能帮我们更直观地看到,有没有把时间花在真正热爱的事情上。

    正如胡适先生所言:“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你若发奋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

    觉察、连接、意义这三方面,其实是在教我们在危机中向三种关系借力 —— 自我与自我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觉察”让我们认识到自我的成长方向;“连接”帮我们从与他人的连接中汲取力量;“意义”提醒我们去创造人生价值。这些都是我们在危机中保持韧性、收获成长的养料。

    打造“韧性”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而持续的“小赢”,就是保证这个过程能够持续推进的动力源泉。生活有时很难,所以更要大方地给自己点赞。

    2023又是新的一年,无论现在你多苦闷无助,只要希望尚存,就总会有“长风破浪”的一天。愿我们成为拥有强悍韧性的人,不仅能够在逆境中快速恢复状态,而且还能从中吸收能量,获得成长。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