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评论

中组部、团中央第22批赴赣博士服务团副团长杨光:

让江西“土产品”走向国际大舞台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我认为江西农业很有发展潜力,作为绿色资源大省的优势非常明显,农业对外合作空间广阔。”刚刚结束在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挂职工作的杨光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回顾一年来在江西的工作,杨光说自己重点在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试点省、推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开拓农业对外开放合作三个方面下功夫。

    组建“江西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团”

    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22批赴赣博士服务团副团长,杨光和博士服务团成员快速进入新角色。杨光此前任职于国家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来到江西后,根据组织安排,杨光与另外4名农业领域的博士服务团成员一起组建了“江西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团”,杨光是这个“团中团”的团长。

    “现在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和其他博士团成员一起,五根手指头攥起来就是拳头,抓住机遇深入学习,更紧密的结合江西绿色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更多服务,这也是组织上组建博士服务团的初衷”。

    “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团”的组建是第22批赴赣博士服务团的一个特色,杨光和团队成员都感到了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为此,团队立足专业优势和挂职岗位,结合省内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实际,以粮食、渔业、柑橘业全产业链服务为重点,以做试点、搭平台、引资源、落项目为路径,沟通联系部、省专家力量联动的服务体系。

    推动“马家柚”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

    2022年10月,第22批赴赣博士服务团马家柚产业发展服务基地揭牌仪式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举行。杨光在现场表示,博士服务团将持续深入开展马家柚及相关产业发展调研,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专业优势,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云生是当地马家柚种植大户,对如何打造品牌和提高销售能力有现实的需求。对此,杨光建议李云生抓住消费转型升级机遇,把握住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与江西省农产品现有销售平台对接,持续发力建设好马家柚的销售渠道和品牌。

    不只是广丰。结合各地产业特点,杨光与服务团的成员还建立了赣州安远柑橘种植加工、横峰藕虾、吉安井冈山农高区、南昌蒋巷大田公社水产养殖以及萍乡莲花吉内得稻田公园等多个产业发展服务基地。杨光和博士团成员一起持续跟踪提供服务,努力以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打造示范点,力求以点带线、以线扩面推动产业发展。

    江西柑橘类水果品类丰富,作为特色优质农产品,很多还是当地老百姓的“当家果”“致富果”,但黄龙病是柑橘类水果最大的病害,也是种植户最大的心病。“黄龙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木虱,被称为柑橘类水果中的艾滋病,目前是全世界柑橘产业的重要挑战。”杨光说,博士服务团成员指导种植户科学种植,并进行土壤修复、改善果树生存环境、提高果树免疫力,有效降低了黄龙病暴发的风险。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杨光和服务团成员从莲花血鸭产业发展入手,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莲花血鸭是十大赣菜之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一道名菜,也是莲花县的一张“名片”。利用传统特色农产品打通周边和上下游产品,打造完整产业链,培育地方特色“农头”,莲花血鸭被寄予厚望。为此,杨光和博士团成员经过深入考察调研,提出了加强产业体系建设、强化产品质量保障、加强品牌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杨光说自己很有幸参与这项工作。挂职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以来,按照工作安排,杨光包片承担萍乡市粮油生产和科技下乡大讲堂工作。为抢抓早稻农时,去年4月,杨光深入萍乡5个区县早稻生产现场,调研早稻播种面积进展、农资稳价保供、耕地撂荒处理、农机作业等情况,宣讲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相关政策措施,督促及时下拨农资涨价补贴。最终落实早稻播种面积12.47万亩,完成率超过150%。此外,中稻任务顺利完成,生猪、蔬菜稳产保供也达到预期目标。

    为江西农业对外开放发展搭建桥梁

    对杨光个人而言,此前的工作经历给她带来了开阔的专业视野,这也是杨光挂职岗位所需要的,围绕“一带一路”,协助推动江西农业对外开放发展是杨光的工作重点。

    2022年江西农业对外合作突破南美区域,杨光协助推动江西省外办、省农业农村厅与乌拉圭塞罗拉尔戈省以视频方式举办农业合作论坛,在水稻、柑橘、养蜂领域达成初步合作共识。杨光还推动澜湄农产品质量安全研讨会、中非农业合作投资推介会、“一带一路”国际茶叶科技创新大会落地江西。

    “让人才成就江西,让江西成就人才”,这是中组部、团中央第22批赴赣博士服务团成员行前培训会上江西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的寄语。对此,杨光深有感触:“不仅是提供服务,事实上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历练过程。聚焦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资源,一年来,感觉收获满满,是井冈山精神淬炼了我。”杨光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