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评论

提振生育积极性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 张明芳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

    人口负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结果,这种情况在很多国家也都存在。生育水平决定着人口未来发展方向,提振生育率迫在眉睫。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两孩再到三孩时代的来临,历次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表明国家鼓励生育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此外,全国多地密集出台鼓励生育的配套措施也是诚意满满,从发放育儿补贴,到额外给予生育奖励假,再到在医疗、教育、住房、看护等多方面提供优惠,短期来看,虽然提升了一部分人群的生育意愿,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其效果并不可能立竿见影。

    从我国传统现实来看,生育仍主要发生在家庭内,由夫妻和其他家庭成员共同决策。因此,人口负增长最终还是要从家庭和个体层面寻找根源和解决方法。想要扭转人口负增长,提振生育信心,还要真正为家庭“减负”。

    如今,“优生优育”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共识。而其背后是可以预期的生育成本、养育成本、教育成本,这无形中给生育主体及其家庭带来一些潜在的家庭负担。而“减负”要从多方面发力,要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关怀孕育全程,解决“能不能生”的问题;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完善托幼服务,消解照护难题,解决“有没有人看”的问题;完善生育成本共担机制,加强育儿保障,解决“养不养得起”的问题。在建设生育支持体系过程中,要真正关注到家庭发展,减轻家庭负担,解除家庭后顾之忧。

    同时,要关注个体层面,也就是生育主体尤其是女性。只有从根本上保证女性生育后依然在就业市场和男性拥有平等的机会,不再面临平衡好家庭和事业这样的两难选择,才能真正释放育龄女性生育潜力。

    此外,塑造生育友好、儿童友好、家庭友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也至关重要。社会各方应加强对年轻人在恋爱、婚姻、亲情、家庭等方面的正确引导,促进他们对稳固家庭关系的向往,从而提升生育意愿。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综合施策,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让人们对自己和子女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才是真正提振生育率,保持人口均衡发展的根本之道。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