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周刊·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文化周刊·什刹海

除夕所愿


    总有一双双眼睛会让除夕更加美好,也总有一个个肩膀,会扛起责任千钧,让美好的诗与远方如约而至。

    ■ 顾朝清

    对除夕的歌颂,应数《吉祥如意》最为甜美。“三百六十五个夜晚,最甜最美的是除夕,风里飘着香,雪里裹着蜜,春联写满吉祥,酒杯盛满富裕……”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除夕是简单而美好的。灰白的天空,细碎的雪花,烟囱缓缓吐着炊烟,小院里弥漫着炖肉的香味,鸡在啄着稻米,鸭子一会向东,一会向西,地上被踩出一串串印记。父亲用力劈着年夜饭的柴火,母亲则系着围裙,把灶膛烧得红通通的。这忙碌,是一份新年的喜悦,更是对火红生活的向往。

    噼啪的炭火,燃起儿时新年的希冀。而我却因为工作生活在远乡,常不能与父母团聚而遗憾。每每这个时候,李太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就会一次次涌上我的心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回家过年,显然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而不能返乡,自然又会让多少人为之黯然伤神!因此,除夕之甜美,就在归乡的迫切之心与匆匆脚步中,就在父母跟前的张张笑脸和声声问候里,就在肩扛手提的大包小包中,同样还在拥抱子女并亲亲脸蛋时的幸福中。

    一副春联,是过年必不可少的标配。大厦前的广场上,一群十来岁的小孩,正铺纸研墨,在学校书法老师的带领下,免费给百姓写春联。一笔一画的笔触里,一脸稚气的专注中,让人感受到一份传承和祝福。挤过围观的人群,我也讨了一副,字迹虽有些许稚嫩,却饱含着一份朝气与运气。透过孩子的爱心与奉献,我感到,这是对文化传统和甜蜜美好的赓续和传递。

    除夕年复一年,它是一个基点,让你站地平线上眺望远方的幸福,就像等待一轮喷薄欲出的红日,难掩心中的激动;它是一份坚守,哪怕在最不起眼的岗位,为保住畅通,而执着凝眸滚滚而来又匆匆而去的车流;它是一份担当与奉献,隐藏远离亲人的思念……

    冰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最甜最美的除夕翩跹而来,而随着激动的心跳,兔年春天的脚步也越发临近。除夕,作为一个鲜明的传统文化印记,一个时间轮回的起点,自然而厚重地承载起人们对新年的祝福与希望。

    我相信,总有一双双眼睛会让除夕变得更加美好,也总有一个个肩膀,会扛起责任千钧,让美好的诗与远方如约而至。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