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美慧 于玘珺
在过去一年中,职场人工作情况如何,有哪些难忘的经历?未来的愿望清单有哪些新期待?春节前夕,笔者在上海街头找到了十余位职场女性,听她们讲讲自己的职场经历和感受。
印象最深的是经历“变动”
升职、工作调动、跳槽、涨薪降薪……去年,许多职场人工作中印象最深刻的事,都有关“变化”。职场变动,有喜有忧。
许多在行业内坚守的职场人,沉淀之后迎来收获。从事教育行业3年的蔡女士提升职级、顺利涨薪;茶饮店经营者于女士,不仅两年间店铺营业额增长了30%,还开出了几家新店,如今她正在考察上海市场。
已经从事服装批发行业几十年的徐女士,如今赶上了线上转型,她拥有的两个门面除了老客户外,新客源难以开拓,还面临同电商抢占市场的难题,但老顾客稳定的订单给了她继续深耕的勇气,海外贸易融冰也让她打开了一部分销路。今年她明显感受到了服装业消费人气的回暖。
从旅游行业转到科技行业的杜女士,也幸运地涨薪50%。职场人们带来了许多好消息,但也有人正在经历低谷。传媒行业的江女士去年遭遇了裁员,新工作的薪资比以前少了近一半。她希望新的一年,能拥抱一份更好的“变化”。
工作中的“真情”抚慰人心
除了事业上的“成败”,工作中遇到的人同样让人难忘。
去年7月刚刚毕业的陆小姐告诉笔者,她的部门只有三个人,除她和主任以外,还有另一位同事刘小姐。陆小姐“阳”了之后,担心手头工作停摆,刚刚“阳康”的刘小姐为了让她安心养病,主动放弃了自己剩余的假期,代她去单位工作。
郑女士去年则刚刚经历了人事调动,在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中认识了许多新同事——那是一个非常温暖、会互相帮助的团队。虽然新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但是认识这些新朋友,给了郑女士很多力量。
担任幼师的蔡女士平日则是与一群小朋友交换真心。“今年是我教他们的第三年,孩子们马上要毕业了,有点激动,又很不舍。”蔡女士讲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我从他们小班看到大班,这个过程真的很难忘。”
探索调节身心的办法
工作之余,职工们的休息时间都在做什么?
有人业余时间喜欢旅游,有人喜欢摄影。但碍于种种现实因素,也有许多人去年没有条件出游。足不跨城的职场人,探索出许多调节身心的办法。
在医药卫生行业工作的张女士、茅女士,业余时间几乎都专注在健身上,会到健身房去做运动。
平日工作不必打卡、一直居家办公的杜女士则喜欢在家做瑜伽和冥想调节心情:冥想时放一首平静的音乐,会让一整天在家比较难受的心情得到放松。
居家时间变多,也让郑女士有了更多阅读和陪伴孩子的时间。最爱的《红楼梦》,郑女士已经看到了第三遍;带娃时,她也常常和女儿一起看书、看绘本,刚刚三岁的孩子如今已经认识100多个汉字了。如今疫情放开,郑女士希望春暖花开时,能在业余时间带孩子多看看世界,让书本中看到的东西“变”为现实,再带孩子学习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新年愿望:稳中求进,不让机会走失
节后归来,职场人纷纷踏上新的征程,大家又有什么计划和愿望?
“希望自己和去年一样,没什么变化。”茅女士说道,“不管是工作还是身材,稳定是最好的。”
对江女士来说,稳定同样重要,不过她心中的稳定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找到一份职场环境更好、收入更高,能让自己安定下来的工作。
在稳定的基础上,加薪是大多数受访者的愿望。“希望疫情好起来,能多挣点钱。”有人讲出职场人的心声,涨薪30%、换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多开几家新店·····
大家的愿望概括成一个词就是“钱”“兔”光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蔡女士给出答案:去考取更多与幼师工作相关的证书,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她也建议职场人要保持学习的习惯,“不要让机会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