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评论

职业选择向何方?性别绝不应成为分水岭


    □ 范语晨

    家庭主妇型、传统女性型、稳定职业型……这些职业生涯发展表中的赫然分类,近日被广大网友指出涉嫌性别歧视,引发热议。

    据网友截图分享,贵州省贵阳市某中学给高一学生发放的职业发展类型表分为男女生两个版本,且女生收到的表格中,“以家庭为重心”的字样多次出现。2月8日,贵阳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表示,目前正就该情况展开调查。

    为中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有利于学生尽早规划学业方向、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基于性别划分职业发展方向,却透露出浓厚的职业性别偏见,令人不敢苟同。

    “男生或女生更适合某些职业”的偏见由来已久,有其社会历史根源。在传统的性别分工中,女性没有从事社会生产的资格,主要在家庭中活动。这导致进入现代社会后,人们依然受到刻板印象的制约,认为女性应从事更清闲、稳定、照料性的职业,男性则更适合从事更有挑战性、创造性的职业。

    这种观念也影响着早期的职业规划理论,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职业生涯规划师舒伯,就根据性别划分了不同的职业发展模式。而已有网友指出,贵阳某中学发放的表格,正是借鉴了舒伯的分类方式。

    随着社会性别文明的进步,男女有别的职业分类观念早已落后于时代。从制度出发,我国从妇女发展的顶层设计,到相关法律体系,都明确规定、坚决维护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择业、就业权利。用事实说话,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已近半数,飞行员、建筑师等行业出现更多女性身影……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男性加入护理、幼师这些曾被认为不符合男性气质的领域,发挥他们的热爱与优长。

    以性别为分水岭,将男生与女生引入不同的职业轨道,不仅限制了学生个人的职业选择范围,也会加剧社会上的职业性别偏见,压抑社会包容发展的空间。更何况,性别平等本身就应当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已明确提到,要将促进性别平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教学内容、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贵阳某中学的职业规划表采用如此落后的分类方式,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下女性职业发展的困境。

    可见,扫除职业性别偏见,既要从娃娃抓起,用先进的性别观更新教育理念,拒绝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陈旧思路与素材,让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各展所长;也须全社会持续发力,推动观念进步与制度完善,为女性、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更友好的职业发展环境。

    期待未来,每一种合理合法的职业选择,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尊重。期待未来,职业道路通向何处,将只关乎兴趣与梦想,无关乎性别。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