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越
“我这两天事情非常多,正在忙着梳理村里老百姓的聚居点遇到的各种问题。”陶勋花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我要在去北京开会之前把手头的事情全都处理完。”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勋花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如今,她再次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履职多年,陶勋花有着自己的独特秘诀。
“我认为学习是代表履职的第一要素。”陶勋花说,“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站位和政治自觉。”
如何提出更加“接地气”的建议?陶勋花认为,首先,要在工作中挖掘问题,带着思考去工作,对自己的建议进行充分准备。其次,要汇聚多方声音,不断走访,如相关部门、相关企业、老百姓等。“我作为农民的代表,在我最熟悉的‘三农’领域才能提出好的建议。”
履职期间,她有效提出了40余条关于“三农”问题的建议,其中,《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利用闲置在基地的建议》《加快构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的建议》等被中央、省、市区采用。
去年,陶勋花建议要进一步优化乡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设备,真正实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将乡镇医疗机构点位设置纳入社区综合体建设内容,按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优先、合理布局医疗资源等原则,全方位打造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今年我建议把女性的免费技能培训年龄从50岁放宽到60岁,希望放宽年龄的限制以后,这部分群体可以拥有一技之长,融入家乡的发展建设当中来。”陶勋花告诉记者,“50多岁是村里的中坚力量,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就业优势,但却上有老下有小,她们很渴望实现就近就业。”
“代表应该留心老百姓到底关心啥。”陶勋花说,“村里很多妇女就曾求助我,让我帮忙找份工作,但我不知道她们有什么特长。如果经过技能培训有了一技之长,她们或许就可以在居家灵活就业基地找到工作。”
陶勋花告诉记者,村里正在给老百姓打造培训中心,“从解决就业的角度来说,我希望老百姓人人有事做,有钱挣还不离乡,留得住人才能谈得上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陶勋花最常挂在嘴边的词,也是陶勋花代表履职期间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岷江村的“领头羊”,陶勋花一直在思考如何带领全村在乡村振兴建设上走在前列。
“发展离不开群众的支持。”陶勋花说,她上任初期,村里专门成立了文化协会,举办文化活动,改变了干群矛盾突出、邻里不睦的现象,将乡村治理得有声有色。他们还成立了爱心互助会,发动老百姓捐款帮助贫困家庭,同时,大力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
在陶勋花的努力下, 她获得了群众的广泛信任,“众人拾柴火焰高”,她通过带领老百姓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使老百姓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为了更好推动地区发展,陶勋花先后到达浙江、贵州、四川等地区学习乡村振兴先进经验,借鉴学习在发展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招引、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从浙江生态价值入股的方式中受到启发,结合岷江村闲置房屋多、产业项目少的现状,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联农带农机制。如以“九坊宿墅”为代表的集体经济项目有效推动了当地老百姓收入结构的调整,老百姓通过宅基地、农房等入股参与项目,变成股东获得项目经营分红收入、租金收入、流转收入、工资收入、农产品经营收入。自运营以来,实现经营收益65万元,村集体实现分红22.75万元,入股农户累计获得分红5.6万元。
“最近我们正在开会讨论农村聚居点的问题,农村散居比较多,但是实现农业农村的全面现代化离不开聚集,我们准备通过聚居点给村民提供统一的天然气、自来水,并且对污水进行统一处理,这样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才能上一个台阶。”陶勋花告诉记者。
如今,岷江村在陶勋花的带领下探索出了全链条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要素,走出一条“以利益联结为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我希望整合更多的资源,把乡村基础、产业基础、群众基础都打好,让下一代人干得更容易一点。”陶勋花笑着说。
/ 记者手记 /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陶勋花谦虚、认真,韧性十足,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调研,加强自身学习,精心准备提交的议案和建议,每年都提出有关乡村振兴的建议。
作为一名村书记,陶勋花热情、负责、心怀百姓。她“白手起家”,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基层治理,获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全心全意为乡村谋发展,让曾经的“尾巴村”焕然一新。
她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是凝聚乡里共识的“主心骨”,期待这位有思路、有魄力、有干劲的女代表在新一届任期为乡村发展继续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