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 吴芙萱
沐浴着春光,享受着惬意,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环太湖大道上,有一家网红咖啡馆,每天都吸引着一批批游客前来“打卡”,它的名字叫“舶来”。
“我喜欢摄影、旅游,对民宿特别感兴趣,先后前往国内外旅游胜地学习考察。游历各地美景后,最令我魂牵梦萦的还是家乡的山水。”咖啡馆创始人、土生土长的光福太湖渔港村姑娘金瑜说。
心系家乡的金瑜刚回来时,与几个朋友一起在太湖边经营民宿“太湖小院”。作为主理人,她不仅要负责经营,还要宣传推广。两年多的时间里,她渐渐发现太湖周边的旅游业态较为单一,除去民宿和农家乐,像咖啡馆这类能让游客享受美景、放松心情的空间十分缺乏。凭借对旅游行业敏锐的洞察力,她准备来一次“非同寻常”的创业——开一间太湖边的咖啡馆。
咖啡馆2021年2月刚开业就迎来了客流高峰,在各类社交平台上迅速“出圈”,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咖啡馆。因为“舶来”,来光福打卡的游客更多了,这个太湖小镇也在各个网络平台受到全国各地游客的关注,岸线周边乡村业态被带动激活。
“这个春天,我们要用绿色时令原料,打造全新的爆款产品,导入文创产业,并尝试跨界合作,建立起一个针对年轻人的环太湖文化社群。”金瑜展望道。
春天来了,属于苏州吴中乡村大地的春天也来了,在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土地上,有许多像金瑜这样的女性,她们聚焦创业创新,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在乡村大地上展现巾帼新农人风采。
谢芳萍是土生土长在金庭镇的“85后”姑娘,也是苏州常春藤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常春藤合作社是一家集生态种植、深加工和新零售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以金庭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青种枇杷为主打产品,并将枇杷产业链不断做长、做深、做细。
“2018年,我在城里工作了10年后返乡创业。”谢芳萍回忆道。金庭镇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优质,但是许多果农却苦于打不开销路,为此,谢芳萍决定利用本土优质资源进行创业,同时带动周边农民一起致富。
“创业中,我也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一直没有放弃,现在,我的合作社已吸纳了社员54人,带动周边100多名农民和妇女就业,实现群众增收20多万元。”谢芳萍细数创业成果,如今,她带领的合作社枇杷种植面积达300亩,进行无公害无农残绿色种植管理,是金庭镇首个枇杷树统防统治试点。
为了跟上时代步伐,扩大销路,合作社积极探索生态农业与新零售相结合。“我们运用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平台来宣传,运营两个月已有100多万浏览量。”谢芳萍说。同时,合作社还与区域社区电商龙头签订战略合作,将特色农产品升级后推向中高端客群,实现农业增值增效。
“今年,我们计划在太湖生态岛上开一家枇杷主题产品体验空间。”谢芳萍踌躇满志。在她的带领下,周边的农民和妇女群众再次出发,开启现代农业之路。
吴中区光福镇涧里村,素来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的美称,园艺栽培和苏绣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海外归来的府涵璐从小在这里长大。
2020年,府涵璐回乡领办了苏州市吴中区遇涧乡土工艺专业合作社,成为苏州第一家由海归女性领办的民间工艺类的专业合作社。
为进一步挖掘乡村产业资源,府涵璐还注册了苏绣品牌“向红绣府”、农产品品牌“涧喜”和农文旅品牌“轻绣森林”,开始探索“农创+文创”发展模式,启动实施了“轻绣森林”农文旅融合项目。
去年,合作社投入600余万元,建设“轻绣森林”共享农庄。目前,“轻绣森林”共享农庄已建成两栋苏绣主题民宿、民间工艺文化展示馆、露营地、轻绣餐吧、轻绣课堂、农产品展销区、可食花园采摘区等业态,并开始试运行。预计年接待游客量将超1万人次,带动绣品和农产品销售300万元以上。府涵璐说:“合作社的意义在于,让每个成员都能守正创新,成为苏绣事业的主人。”
乡村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围绕共同富裕目标,广泛动员组织妇女投身乡村振兴实践,集聚乡村振兴人才资源,加强巾帼新农民人才队伍培育,选树一批农村女性领军人才,让她们的才华在乡村大地上尽情施展。” 吴中区妇联主席顾娟英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