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周刊·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文化周刊·什刹海

梅花唤春醒


    春风不寒,行至最高处时,梅花上的积雪已经荡然无存,可是远远地向下望去,仍然有雪压枝头之态,夹杂着梅花的馨香,成就了诗意的香雪之海。

    ■ 张新文

    《枕草子》里清少纳言对高雅的东西是这样描述的:“穿着淡紫色的衬衣,外面又套了白袭汗衫的人;鸭蛋;刨冰里放上甘葛,盛在新的金碗里;水晶的数珠;藤花;梅花上积满了雪;长得非常美丽的小孩子在吃着草莓。这些都是高雅的。”一枚普通的鸭蛋属于高雅的范畴,恕我愚钝,至今理解不了,但是,后面两条即便跨越时空和地域,还是值得认同的。

    邻家女孩取名梅花,你说她是冬天出生的,也可以;你说她是春天出生的,也没错,反正站在冬天和春天的分界线上,她来到了这个世界。她幼时扎着两个朝天辫子,似乎要把天空捅破;及至读初中时,瀑布般的黑发梳着大独辫儿,皮肤白皙,眼睛圆而大。看到她,就想起了影视演员梅婷。每到下雪的时候,她喜欢一袭红装在梅花树下拍照,还摆出不同的姿势,远远地望去,素雪覆千里,唯她一点红,红的是那么娇艳和纯粹,成了名副其实的报春梅花。

    世间万物往往都不是孤独的,就好像梅花离开了雪,就不叫梅花,换而言之,雪,如果没有梅花陪着,无论从哪个朝代簌簌落下,都显得苍白无力,没有朝气,没有生机。雪落枝头,开始润湿柔嫩的枝条,接着便在枝条上安营扎寨,枝条由于负重开始有了弧线条的动态之美。无数朵梅花则站在枝头,欣喜若狂,她们喜迎着苍穹里落下的白,一个个仰着粉嘟嘟的小脸蛋,亲吻着雪花……慢慢地,梅花上就集满了雪,那是高雅的事,那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梅花上有了雪,脑子里兀自地想起了妙玉,妙玉把去年留存的雨水烧开,泡茶给贾母喝,而把埋藏地下的雪水烧开,泡茶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喝。妙玉这个机灵鬼,还收集梅花上的雪泡茶,茶香牵手梅香,唇齿留香,一个“品”字已经不足以表达茶文化那种厚重的底蕴了。《红楼梦》的大背景是古苏州,苏州是梅花的天堂。兔年年首,我早起去蔬菜批发市场采办年货,无意间发现小区几棵树的梅花含苞待放了,有点羞涩和含蓄,就像星星点灯,我心头一振,春天来了!心情一半欣喜,一半伤感,喟叹时光悄无声息地流逝,时不我待。

    梅花捎来了春天的讯息,春天来了,还是要去看梅花的。如果是在明代的万历三十六年,我会呼朋唤友,摇着一叶扁舟去甪直镇姚家弄的梅花墅看梅花。苏州堪称世界园林之都,而能以梅花冠名的园林,也只有建园人许玄祐大手笔了。百亩的园林,亭台楼阁,梅竹相映,终年流水不绝,潺潺有声……至若春和景明,文人雅士,相聚于此,酌酒赏梅,吟诗作画,快意人生。王韬著书《漫游随录》载:“墅本以梅花名,冬时花开,弥望皆是,不逊香雪海也,暗香疏影,浮动月华中,别开静境。”王先生一语言及苏州观赏梅花的两个胜境:梅花墅和香雪海。梅花墅的名字有些直白,像个堂堂正正的汉子,我就是我,坐不改名,站不更姓,套用时下流行语“你爱咋咋地,我就是梅花墅!”而香雪海的名字,有现代感,富有诗意、富有想象,这浪漫的情调,宛如犹半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

    有年春节,当教师的女婿驾车带我们去香雪海观赏梅花。头天晚上的一层白雪,刚好浅浅地落下,当我们达到光福镇时,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游人还是很多。我们把车子停在很远的地方,步行往里走,路面的薄雪开始融化遁入土壤,进园,梅花上的积雪依然还在,唯恐我们口出“不雅”两个字来。徜徉于梅花间,花香丝丝缕缕,如缥缈的小提琴曲,忽隐忽现,留恋不舍。春风不寒,行至最高处时,梅花上的积雪已经荡然无存,可是远远地向下望去,仍然有雪压枝头之态,夹杂着梅花的馨香,成就了诗意的香雪之海。

    新年里,梅花把春天唤醒了,包括我们的心,万物都行走在赶往春天的路上……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