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2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发展周刊乡村振兴版即日起推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专栏,聚焦各地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典型经验,关注各地在促进食品保障功能坚实稳固、生态涵养功能加快转化、休闲体验功能高端拓展、文化传承功能有形延伸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实地探访各地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的生动实践,助推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 文/摄
踏入玉湖村,映入眼帘的是石墙、青瓦、绿树。气势磅礴的玉龙雪山映衬着村庄天际线,“穿斗式”石木结构民居错落有致,村口的石头台面上摆着松果、核桃等山货,纳西族的阿婆们热情邀请来往的游客骑马观光。
玉湖村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旧称“雪嵩村”,纳西语为“乌鲁肯”,意为“雪山脚下”。这里曾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最早的居住地,也是玉龙雪山脚下第一村,于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在这个村域面积46.66平方公里的纳西族村落里,袅袅炊烟绵延了1000余年。如今,这座古老村落通过农文旅结合的发展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生态立村
“因为远离城市、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玉湖村过去是个出了名的贫困村,面临着‘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穷困状况。”玉湖村村民和杰林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由于村子所在地海拔较高、土地贫瘠,为了维持生计,部分村民不得已乱砍树木、乱挖金矿,一度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为了改变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当地政府进行引导与整治,发放生态补偿金让村民参与树林和矿山管护,把过去的“砍树人”变成“护林人”,“挖矿人”变成“守矿人”,解决了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
午后漫步在碎石铺就的村道上,记者发现,这里鲜少有临街而立的排排商铺,户户院落却别有洞天,咖啡、制陶、小食、展览……没有“拆墙建铺”,院落结构依然保持完好,新生命在院中生机勃发。
玉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旺盛表示,近年来,玉湖村坚持环境整治与原生态景观相结合,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开展传统村落不协调建筑风貌改造,推进玉湖村历史建筑及基础设施修缮、维护、复建工程,做到一屋一墙一路一水与古村风貌相一致,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与此同时,村里还积极开展“增彩添绿”美化家园行动,村民在自家门前种植树木花草,形成了一户一景、一院一特色的美丽村庄图景。
旅游富村
骑马上雪山、到网红咖啡馆打卡拍照、沉浸式体验纳西东巴文化……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玉湖村如今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如今,人们乡村游的核心诉求更多的是放松身心,且不再单一追求欣赏田园风光,对社交、特色文化、特色景观、特色美食、新奇的体验等也有一定的需求。
基于这些新需求,玉湖村大力发展包含骑马体验、场景演绎、马术培训在内的特色马经济,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好好生活雪山音乐节、小小骑士茶马古道基地、低空飞行基地、自然博物探索基地等项目。与此同时,村里大力发展游客中心、沉浸式街区、高端主题民宿、野奢营地等旅游配套服务,着力构建特色乡村旅游体系。
玉湖村创新发展机制,正确处理人与人、户与户之间的关系,通过成立旅游开发合作社,组织全体村民合作开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村民在合作社统一调度和安排下,以户为单位,轮流参与。在收益分配上,把总收入按照适当比例划分,每家每户都参与旅游经营,全村不分老幼均能参加年终分红。
和旺盛告诉记者,各级政府投入400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后,村里已经开了20多家民宿客栈、10多家农家乐,90%以上的村民吃上“旅游饭”。玉湖村经济收入从2003年的234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1600万元,旅游总收入从2003年的18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超1200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曾心怀“诗和远方”的大学生赵丽奇,回村到一家高端民宿工作,并将在深圳打工时学会的中西餐摆台和手冲咖啡的技艺带进来。如今,像赵丽奇一样返乡就业的大学生有10多人。她说:“近几年,我们村变得更加有活力、有希望!”
文化兴村
最近,村民李红英正忙着接待远方的旅游团。记者造访时,她正带着来自北京的游客参观自家的小型“纳西博物馆”,讲述家中收藏的老物件背后的故事,接下来还要带游客体验磨豆花、打酥油茶、写东巴文。“亲身体验了纳西族东巴造纸工艺,真不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客邢娜忍不住点赞道。
玉湖村地处纳西文化发祥地,村里保存着完整的纳西族传统建筑。李红英家就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格局,这座老宅历经百年沧桑,2020年6月修缮后,成了全村第一家纳西文化体验馆,旺季每月能接待六七百人。
近年来,玉湖村深挖纳西族的“文化富矿”,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一条“文化遗产变资产”的新路。改良纳西菜、增设民俗体验、民族歌舞表演……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个千年古村。
2019年,玉湖村与一家公司合作组建旅游文化开发公司,探索“基层党组织+企业+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发展模式,面向全村开展文旅业服务技能培训,吸纳村民150人就业。村里还成立纳西民俗文化研究所、纳西婚俗馆等,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传统手工艺、乡村音乐等元素,实现文化促产业、促增收。
文化“活”起来,古村“火”起来。如今,玉湖村已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从玉湖古村落的成功转型之路可见,农文旅共同发展,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下、记得住”,才能让美丽乡村真正红火起来,真正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