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志
八旬老父亲一年前不幸患上肿瘤疾病,前几天刚从医院化疗回来,大夫再三交代,至少要卧床休息十天半月。可刚休息一个星期,老父亲就待不住了,说春天来了,得下地干活。这不,近段时间,他天天扛着铁锹或锄头去田地里,我和母亲都劝父亲再卧床休养几天,健康重要还是那几亩地重要?谁知,老父亲把铁锹往地里一插,怒道:对于农民来说,当然田地重要。立春已过,雨水快到了,知时令不能误农时。想起育种、打理耕地,我就有使不完的劲,病也就好了。
父亲的话有道理,人一旦有了理想信念,九头牛拉着你往前冲。种了一辈子地的父亲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眼下家里的4亩耕地,每年种一亩冬小麦,一亩冬油菜,另两亩种水稻。别看父亲已经80多岁,却把这4亩地打理得井井有条。春天来了,雨水充沛,冬小麦和冬油菜长势一天一个样。父亲常说,庄稼“三分在种,七分在管”,有收无收在于种,多收少收在于管,因此田间管理非常重要。庄稼种进地里,决不能一种了之。人勤,就能多打粮食,有个好收成;人一懒,庄稼地也就歉收了。春季由于雨水多,再加上春寒料峭,如果不及时排掉庄稼地里过多的雨水,正在生长的农作物就会被淹死或冻死。于是,父亲每天扛着铁锹去地里排除雨后的积水,确保一条条地垄雨停后马上能干爽,便于后期锄杂草和施肥,有利于冬油菜蕾薹期生长和冬小麦拔节长高。
由于地少,为了多打粮食,父亲每年都要栽种早、中、晚三季水稻,冬油菜和冬小麦两亩地收获后栽中稻,而另两亩地栽早、晚稻。早稻必须及时先育秧苗,而父亲是育秧苗的“老把式”。从种子站买回稻种后,父亲先将稻种淘净,然后浸泡在水池里,待稻种浸泡肿胀后再放入稻萝里盖上稻草,期间每天早晚几次不间断用温水清洗,待稻种生出白芽后撒入一小块水田里,经过精心维护,半月左右秧苗长大就可以栽插了。
农谚云“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如今父亲种植的田地里遍地走的可不是耕牛,而是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了。父亲说,以前春暖花开时,整理一亩水田至少要好几天,可现在一台履带式旋耕机,一会儿工夫便完成了翻耕。“不管是冬麦、油菜和水稻,现在全过程机械化耕种,支付些服务费用就行了,省时又省力,现在咱农民种地可闲多了。”父亲乐呵呵地说。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父知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道理。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春天里,八旬老父“不负农时不负春”,张开双臂去收获满满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