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峰
■ 陈思东 王文涛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驻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就帮扶什么,把帮扶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去。”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广西凌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驻村工作队队长秦娟第一时间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有感触地说,她将继续扎根大石山区,服务壮乡各族人民,为推动凌云县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之力。
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曾经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的一个贫困县,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地区。进入新时代,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主动“啃最硬的骨头”,联系帮扶凌云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先后派出多批优秀年轻干部驻点帮扶。2021年,全面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正式开启,如何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面前的新课题。面对新征程新使命,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工作的秦娟主动请缨,投身到边远山区的乡村振兴一线战场。
来到基层一线工作,秦娟除了要克服远离家庭的生活困难,还得面对工作环境的艰苦。“驻村工作队一头连着上级党委、政府,一头连着基层群众,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找准工作契合点,才能把帮扶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秦娟说。为了摸准工作实情,秦娟在驻村伊始就一头扎到凌云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两年来,在山路崎岖的乡镇村屯、春耕秋收的田间地头、各族群众的房前屋后,印满了她深深浅浅的脚步。功夫不负有心人,秦娟很快就遍访了全县所有帮扶村,掌握了第一手情况,同时还和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成为各帮扶村的“老熟人”,孩子们见面都会亲切地喊:“大姐姐又来啦!”阿公阿婆经常拉着她的手说:“队长快进家坐!”
看着淳朴的村民,秦娟既感动又深受鼓舞,她常说:“我来到这里就是为群众服务的,肩负组织的重任,面对群众的期盼,没有理由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她是乡村振兴战线上的一名“战斗员”,也是全县200多名驻村工作队员的“指挥长”,时时处处带头“践行宗旨为民造福”。
用教育帮扶成效固根本、利长远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治本之策,教育帮扶是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的重点之一。经过调研,秦娟发现山区群众常年奔波于生计,接触信息资源有限,对于子女读书教育无暇顾及,导致他们重视教育程度不够,山区孩子的学习意识也不强。
“关键是要开启学生的心智,点燃他们读书的热情!”秦娟找到了教育帮扶的突破口。为了“破题”教育帮扶,她首先想到的是全县驻村第一书记队伍。这是一支年轻有活力、有知识的队伍,大部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近五分之一毕业于985、211重点大学。在秦娟的推动下,全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第一书记进校园”活动,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到乡村小学宣讲政策理论、分享苦读成才经历,引导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目前,全县已开展“第一书记进校园”活动110多场次,参与学生达1.1万多人次,这一模式已成为乡村振兴教育帮扶的一张“凌云名片”。
秦娟极争取多方支持,推动当地教育部门与百色学院、闽都陈嘉庚公益基金会等高校和慈善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大学生支教、捐资助学等活动。“感谢驻村工作队为我小孩争取助学金,解决了我最大的后顾之忧!”身患重病的浩坤村村民陆昌田心存感激。两年来,秦娟共为全县引入大学生支教教师109人,有力充实乡村教师队伍力量,促进乡村教育均衡发展。
找到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凌云县生态环境优良,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如何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帮助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村民增收致富,是秦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一方面鼓励驻村第一书记发挥资源优势抓发展,另一方面努力做好“抱团发展”的文章。
凌云县岑王老山海拔2000多米,是“桂西屋脊”,为桂西北重要的水源中心、世界闻名的长寿之源。这里的天然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又是标准的天然弱碱水。“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秦娟兴奋地发现,岑王老山泉水水量丰富、生态价值高,可以想办法把这天然好水变成全县群众增收的“致富水”。她参与推动成立兴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矿泉水开发利用,并主动联系自治区地矿局等单位进行水质监测,发动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宣传。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凌云活泉”天然矿泉水品牌正式推出,成功推上中广核、832扶贫产品等供应商交易平台。
“凌云活泉”饮用水系列产品成了凌云生态产品的又一张“名片”,同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直接带动脱贫户就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初显。“下一步,我们还要扩大生产规模后,完善市场开发、终端销售、物流配送等产业链,引领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秦娟信心满满地谈起“凌云活泉”项目发展的“后半篇文章”。
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
“为民办事服务是我们驻村工作队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提高帮扶工作成效、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要途径。”秦娟说。为提高为民办事服务实效,她针对群众“早出晚归”的作息规律,持续推动开展“第一书记夜话”活动,面对面倾听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共同商讨解决困难的方法,把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事情办好办实。目前,全县已开展“第一书记夜话”活动380多场次,参与群众5万多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80多项,在为民办事服务过程中有效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秦娟在入户遍访中发现,由于医疗资源匮乏、健康意识淡薄等原因,一些先心病患儿未能及时诊治,留下终生遗憾。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马联系自治区红十字会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专家前来义诊。2021年5月23日,专家团队到凌云县为群众进行免费先心病筛查,对每个患儿给出针对性诊疗方案,并帮助他们免费申请自治区红十字会“天使之旅”先心病患儿筛查救助资金。“如果不施以援手,农民群众有可能因为一场大病就重新返贫、陷入困境。”秦娟表示,驻村工作队要全面推动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政策,争取各类资源解群众燃眉之急,绝不让一个脱贫户因病返贫。
农村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始终是秦娟重点关注的帮扶对象,她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利用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尊老敬老、关爱女童等送温暖活动,有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秦娟还着力为群众增加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供给”。她引导驻村工作队员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群众用自编自导的山歌对唱、生活小品、诗歌朗诵等节目,呈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生活巨变,浸润群众心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明天更美好!”彩架村老年红歌队的歌声,唱出了群众的感恩之心和坚定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对此深有体会,今后我将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贴近群众、温暖民心的作用,用自己的双脚,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到凌云的村村寨寨,落到田间地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秦娟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