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黑梅
73岁的武荷香周日也没有休息,而是和社区工作人员一道排查安全隐患。她说:“虽然我年纪大了,做不了多,咱就做个少,主要是起个带头作用,把大家的积极性带动起来。”
武荷香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兴隆巷街道清泉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1979年至今,她的工作单位就一直没有离开过清泉街社区。如今,她是呼和浩特市年龄最大的社区负责人。
武荷香的家离社区办公室不足百米,她说这么多年下来,感觉家就是社区,社区就是家。这也难怪,因为1979年,武荷香就是将自家的一间屋子腾出来,做了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室。
44年过去了,清泉街社区从一个曾经无人问津的老旧社区,摇身一变成了全国模范社区。武荷香个人和社区获得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模、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敬老模范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武荷香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她说:“社区工作就得接地气,不为老百姓跑断腿、磨破嘴,社区工作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我最怕被别人说我工作没做好、有问题或是不行。一怕辜负了组织,二怕辜负了信任我的居民,我必须对得起党和政府给我的那么多荣誉!”
前几年,有个小区居民提出要安装照明设备,武荷香多方努力终于得到解决。可几天后,居民又打来电话,说照明太亮,晚上影响休息。武荷香又派人去把亮度调了下来。后来她检讨说:“照明是好事,为了安全,也为了敞亮。可太亮了就会给人家心里添堵,是我想得不够周到。”在武荷香的逻辑里,服务就是满意,否则等于没做。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清泉街社区“爱心超市”成立18年了,每年为辖区内1000多名贫困居民发放价值20多万元的生活必需品。武荷香被戏称为“化缘书记”。她说:“为困难群众张口求人不丢人!”几十年里,武荷香帮助4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还帮助多名刑满释放人员成家立业。
武荷香的手机是24小时不关机的,随时待命。记者在清泉街社区采访时,发现办公室外已经排了一个长长的队伍,有参观学习的,有下沉体验生活的,有反映下水道堵了的,有报告精神病患者丢了的……
武荷香对记者说:“社区就是这些零敲碎打的事儿,但每一件都是居民的大事。我经常和大家说,看望一次居民,交一个朋友;进入一个家庭,了解一个心愿;解决一个问题,凝聚一份人心。让党支部工作渗透到社区的每个角落。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党组织的战斗力,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武荷香的三个孩子的成长几乎没有妈妈的陪伴,但他们都成为最好的自己。采访时,他们都说了同样一句话:“有我妈这样一个标杆在那立着呢,我们哪敢不努力!”
如今,武荷香已在清泉街社区工作了44个年头,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了年逾古稀的老人。从每月领6元补贴,到每月2000元补贴,再到现在每月4000多元补贴,她觉得非常满足。她说:“数字的变化,不但说明了我们呼和浩特居民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直到今天,我还能在这个岗位上为居民服务,说明我所做的一切,是被组织和老百姓认可的,让我觉得很幸福,这就够了!”
武荷香每年都有出去疗养的机会,可每想到一走就得十多天,她总是放心不下社区的大小事,回回都把机会让给别人。
去年5月,由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出品的党建人物专题纪录片《武荷香》首映仪式,在清泉街社区举行,纪录片通过主人公采访、情景再现、邻里采访等表现方式,展现了武荷香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她说:“从来没想到自己为居民服务的事还被拍成专题纪录片,这既是莫大的鼓励,更是对我的鞭策,今后只有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好,才能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