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小传 /
姜雨荷,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教师。初中曾辍学,后重返校园,苦练技术后一鸣惊人。2020年获得中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铜牌。2022年,年仅20岁的姜雨荷,荣获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实现了我国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亚菲
2022年11月27日,是姜雨荷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这一天,她代表中国荣获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实现了我国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而此时的她,年仅20岁。
为国争光的她也曾迷茫叛逆
来自河南南阳的姜雨荷扎着高高的马尾,脸庞清秀白净,站在“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她,用充满青春活力的声音讲述了自己夺冠的经历,现场听众无不为她拼搏奋斗的精神所打动。
聚光灯下颇为自信的姜雨荷,在年少时也曾经历迷茫和叛逆。初中毕业时,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她一度放弃了在学校读书的机会,南下东莞打工。
本以为自己会见识到更为广阔、精彩的天地,然而,日复一日的车间劳动,打破了姜雨荷对“外面世界”的美好想象。“当时打工主要是进工厂给手机做零件,半年之后我觉得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 姜雨荷说。
意识到自己不能再把大好的青春浪费在不感兴趣的工作中后,姜雨荷决定重新回到校园,从知识里寻找自己想要的未来。
经历了社会的历练,姜雨荷懂得了读书的珍贵。回家后,她和家人仔细商量,再咨询专业老师,最终选择去河南化工技师学院——这个日后培养她为国争光的地方,继续学习。
来到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之后,姜雨荷选择了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刚返回校园时,感觉很吃力,毕竟自己底子薄,还落下半年的课程。”姜雨荷回忆说,老师讲课的内容对我来说就像听天书。
虽然学习压力很大,但老师觉得姜雨荷是个好苗子,在老师不断耐心地教导下,姜雨荷的课业终于赶了上来。
成功的背后是成千上万遍的重复
姜雨荷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她第一次知道了世界技能大赛,并见到第45届世赛工业控制项目铜牌获得者、学长贺江涛,她立志也要成为像他一样为国争光的人。经过努力学习,姜雨荷通过了层层选拔,最终入选学院集训队,开启了三年半的训练征程。
能够最终入选学院集训队,姜雨荷特别感谢自己的主教练贺攀科老师。“最开始,我的成绩处在中下游,但老师觉得我心理素质好,是个好苗子,想长期培养试试看。”姜雨荷告诉记者。
越努力越幸运,姜雨荷一路过关斩将,从省赛、国赛,奔向世赛的舞台。
世界技能大赛本来是两年一届,但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姜雨荷足足等了三年半,比往届的选手承受了更多的压力。“我训练的时候非常专注,从没想过能得金牌,只是觉得要全力以赴。”姜雨荷说。
“准备世界技能大赛时,一个动作要重复成千上万遍,模拟测试更是家常便饭,每天的训练都长达十四五个小时。”姜雨荷说。
春节假期,很多人都选择回家和亲人团聚,而姜雨荷却在实验室与瓶瓶罐罐相伴。面对长时间的反复机械性训练,她有时候会忍不住崩溃大哭。“谁没有过难熬的时刻呢,但发泄一通之后还是会继续训练,因为老师们也在那儿陪着我,而我代表的也不仅仅是我个人。”回忆起备战的那段艰难时光,姜雨荷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啃下“硬骨头”为国争光
姜雨荷参赛的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主要应用在石油化工、制药、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建筑材料等领域。“化学实验室技术主要是在这些领域做一些产品质量保证,然后进行定量或者定性分析。例如在企业生产中原材料的特性分析、生产过程中的中间质量控制、产品最终的质量保证等。”姜雨荷说。
在比赛中,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要求选手能够独立撰写大篇幅、高质量的英文实验报告,这对一些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都是挑战。对初中毕业的姜雨荷来说,英语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眼前。为此,教练为姜雨荷找来了英文文献和英语试题,把重点的单词打印在A4纸上。在翻译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她啃起了英文这块“硬骨头”。为了让自己能更加熟练地掌握英语,姜雨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她随身携带单词本,吃饭时背、睡觉前背、走在路上依然在背……功夫不负有心人,姜雨荷最终突破语言障碍,在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顺利完成了长达11页的英文实验报告,“以英文为母语的外国选手在现场也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姜雨荷兴奋地说。
除了英文实验报告这个难题,在比赛中还要用到“化学滴定法”,这要求单次滴入的溶液量要精确到四分之一滴,也就是0.01毫升,极轻微的手抖都会前功尽弃。为此,在一个月的集训中,姜雨荷每天都坚持训练到凌晨2点。
在奥地利比赛的第一天,面对从未见过的新题型和仪器设备,一时间姜雨荷有些不知所措,但长期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让她迅速进入状态,最终圆满完成比赛。
面对荣誉和夸赞,姜雨荷一直很淡然。如今,姜雨荷选择留在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当一名老师。“选择留校任教主要是想回报母校,这些年学校培养我付出了很多,我也想把比赛经验教给学生,争取培养更多的好苗子,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