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伟 唐天喜
在去往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著名景点虎形山花瑶古寨的242省道七江镇建华村路段,很多人家在大门外或张贴家训对联,或悬挂家训牌匾。“在建华村,家训就像夜空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村民们一路前行。”隆回县妇联主席唐荷花介绍,除了对联、牌匾,该村还建了102个农家书屋,是全县首个家训家风示范村。
家训走进千余家
“子孝千般好,家和万事兴”“兴家有道惟弘德,教子无奇必读书”“言行要树儿孙范,福瑞长留仁义家”……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劳模、退休教师欧阳恩成说,这些家训都是邵阳市楹联协会向全国30个省市区的400多名楹联专家邀稿撰作的。除了400多副家训对联,建华村还有1000多户村民统一制作了家训牌匾,悬挂在大门上。
欧阳恩成介绍,建华村原名十里山,由原建华村、杨家山村、田心村、永华村合并而成。为了让合并村真正做到村合并、人心齐,该村干部决定挖掘当地家训文化,通过开展撰制家教匾额、悬挂传世家训等活动来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村民刘期宝、袁聪玲夫妇家大门上写着:“治家贵在勤俭,求学贵在有恒;经商贵在诚信,任职贵在爱民。”袁聪玲穿着普通,家中布置不见奢华,以“诚信立业、勤俭持家”为祖训的她做书包、皮具生意已经20多年了,儿子在广东开了店,生意做得很不错。2018年,为了响应振兴乡村的号召,她和家人在村里办起了“巾帼扶贫车间”,招的工人大多是建华村和附近村的残疾人和贫困建档户,95%以上是女性。
欧阳恩成说,家训不仅成了建华村村民的传家宝,也成了村民的行动指南和道德信仰,成就了很多仁爱美德的故事。2015年,该村有两个小孩不幸大面积烧伤,村民捐款十余万元为孩子治伤;村民欧阳范海等组织义务维修组,为老、弱、病、残者免费维修电器、钟表;刘鸿明等村民在深水中不顾个人安危,勇救落水的游客……
2015年以来,建华村有约400人被当地妇联、团委、学校、文化站等单位表彰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村里办起102个农家书屋
“最美家庭”刘小英家的书屋由两个书柜组成,囊括了农科书籍,还有小说、诗歌、寓言故事、历史传记、科普知识、心理医学、儿童彩绘等多种书籍。她家的墙壁、神龛、屋梁上挂着或写着《十里山家训歌》《励学篇》等不同字画,文化气息充溢整个房间。
刘小英和丈夫欧阳美哉深受父母影响喜欢读书,他们的两个儿子也因为喜欢阅读,考上了大学,如今一个在深圳卫生医疗系统工作,一个在北京创业。
在建华村,像这样建在村民家的书屋共有102个。附近村民都可随时来看书,或借书回家读。这些书屋与欧阳恩成有关。“我家的家训就是‘积钱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欧阳恩成1991年在村里建起了少儿活动中心。2014年退休后,他成立“十里山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十里山留守儿童文化街”,并打造百户农家书屋。7年间,他走村组、跑乡镇,奔波大小城市,行程数万公里,走访了800多个单位,发出了1000多封求援信。2015年12月4日,为了把市关工委所赠的价值5万元的图书运回来,他住院期间偷偷拔掉输液针,把几十大包图书从邵阳市背回村里。
欧阳恩成的想法,得到了村“两委”和有识之士的认同。在外工作的村里人和村民20多人捐款购置书柜140多个,开办了“育才书屋”等102个农家书屋。刘小英夫妇提供自家土地扩建留守儿童之家,国家图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等爱心单位纷纷捐赠图书。如今,每家书屋书籍少则300册,多则2000册。
农家书屋让村民们远离牌桌,有些人还读出了“致富经”。村民欧阳锡前学习了市场营销等知识,开了小商店,赚下第一桶金。后来,他学会了稻田养鱼。他说,以前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整天沉溺于牌桌,现在看书、学做生意,学会了种植和养殖技术,早就不打牌了。
欧阳恩成还组织编写《十里山童谣》《十里山家训》等书籍,把当地村民的成才故事、当地名人如法学教授刘仁文的《远游与慎思》等摆上书架,让村民从中汲取榜样的力量。
如今,在十里山儿童文化街书屋旁增设了党史读物学习角,开设党史小课堂,党员、群众常常围坐一起,品读经典故事,重温百年历程。
“十里佳景,美不过满村书香。”唐荷花介绍,2018年,建华村建立家风家训示范点,打造十里家训长廊;2020年8月,在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向家村打造出300余米的家风家训文化长廊;多个家庭等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湖南省“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