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新闻深1°

版面: 视点评论

爱人的礼物、结婚时的陪嫁、孙辈出国时留下的旧衣服……

她们缝补起一段段珍贵的记忆


    ▲ 小朋友观看“纫爱社”成员缝补衣物

    ▲ 缝纫小队志愿者展示缝补好的衣服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过去两年多里,“缝爱”爱心服务社(以下简称“缝爱社”)的成员为百岁老教授修补好了70多年前的定情毛衣,为80多岁的奶奶缝补了40年前孩子用第一笔工资给自己买的开衫,为勤俭节约的老人修补好了舍不得丢弃的破旧床单、衣物……

    “几乎每件修补的衣服上都有主人的一个情结,都是一段幸福且珍贵的回忆,缝补好了,我们也很有成就感。”“缝爱社”发起人之一、71岁的覃秀姿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从初创时的8名成员到现在的30名,自2020年9月开始,安徽合肥这支全部由巧手女性组成的“缝爱社”,已经累计服务居民500余人次。

    老姐妹发起“邻里相缝”

    覃秀姿所在的龙河路社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老城区,老小区多,老年人占比过半。“像安徽大学家属区的很多退休知识分子,视力不好,不会针线活儿,又恋旧,有的衣服扣子掉了、袖子磨破了,都还在穿着。”覃阿姨曾是社区艺术团的队员,热心公益,经常上门探访独居老人。

    “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家里一般都有缝纫机,不一定会做衣服,但是缝缝补补都会一点。”有一次探访独居老人回来后,覃阿姨和艺术团的几位姐妹一合计,于2020年9月成立了“缝爱社”。2021年2月,她们在三里庵街道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并成功获得蜀山区微创投项目资金支持,发起“邻里相缝”项目。

    成立之初的8位老姐妹,年龄最长的江婉琴今年已是81岁高龄,最小的周晓妹也67岁了。考虑到年龄和技能等因素,大家常默契分工,难度高的缝补交给曾是裁缝的刘凤云,上门拿衣服等跑腿的活,则由相对年轻的周晓妹承担。

    一点点织补起人们的思念

    2021年春,101岁的吴传钟找到了“缝爱社”。

    老人退休前是安徽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和妻子一同毕业于复旦大学,20世纪50年代相恋结婚,当时妻子亲手织了一件绛红色的毛衣赠予吴传钟。后来妻子去世,尽管毛衣旧了、破了,吴老却一直珍藏着。

    “拿到毛衣的时候,我们也犯了难,衣服后背下方脱线,破了一个大洞,还有不少小洞。”后来,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最专业的刘凤云,队员孙肥英协助。

    “吴老告诉我们,这件衣服意义非凡,不仅是定情之物,如果能再穿在身上,就如同感受到妻子一直相伴。所以,我们想尽量复原相同的颜色和织法,不留修补痕迹。”同色的毛线不好找,所幸孙肥英爱织毛衣,家里有各色毛线。配好毛线后,刘凤云又上网搜寻教程学习织法。

    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刘凤云和孙肥英一点点地织起了老人的思念。“修补的过程中,吴老一直坐在一旁,比我们还紧张。织好后,老人泪流满面,立即就穿上,到处给人看。”刘凤云回忆:“看到老人开心的模样,我们更激动,觉得自己的辛苦很有意义。”

    随着织补的衣物越来越多,“缝爱社”的“好手艺”传播开来。80多岁的何阿姨拿来了一件毛线开衫,这是40年前女儿刚工作时用第一笔工资买的,还特别选了母亲最爱的绿色。这件毛衣,何阿姨特别珍视,穿了40个春秋。怎么把严重脱线的袖头复原?“缝爱社”的老姐妹们又费了一番心思。

    一位老教授送来了一条用了几十年的毛巾被,老人说是当年结婚时爱人的陪嫁,不舍得扔。

    “每一件拿来修补的衣物,都有一段放不下的情感。”覃秀姿买了一匹20米的布,裁剪成长条,为毛巾被绲边。“缝补了那段时间送来的20多条毛巾被,老人们都特别感动。”

    在传承勤俭节约中壮大队伍

    几年来,爱人的礼物、结婚时的陪嫁、孙辈出国时留下的旧衣服……“缝爱社”帮老人们留下了一段段幸福又珍贵的记忆。

    “缝爱社”的队员也从最开始的8人发展到了现在的30人,年龄从“40后”拓展到“80后”。

    为方便居民,“缝爱社”每周都会在社区摆台缝补。“‘缝爱社’的阿姨口袋里每天都装着针线,随时都能帮忙缝补。”郑桂林笑着说,队员们几乎都参加了两个以上的爱心社团,开展其他公益服务的时候,看到有破旧的衣物立刻就能掏出针线缝补。

    在覃秀姿看来,老人家恋旧,不光是勤俭节约,更是因为长情,老物件是他们的情感寄托。“这种珍贵的品质和情感,对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今年1月,覃秀姿将缝纫机搬到了社区活动室,邀请了辖区数十名小朋友参加活动。“想让孩子们知道缝纫机曾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这背后的勤俭节约精神。”

    当天,“缝爱社”从居民家“收”来了破洞的床单、毛边的毛巾、脱了袖头的毛衣,几位阿姨现场给出“缝补方案”,小朋友们全程观摩,聆听她们修补衣物的故事。

    “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像巧手奶奶们一样传递爱心,帮助更多人。”孩子们深有感触。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