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佟新教授的《性别社会学》近期出版,该书是在前两版《社会性别研究导论》基础上修订完成的。本文作者在对三个版本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版《性别社会学》作为高等教育教材,充分显现了“性别”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在回答性别与文化之间如何“社会化”“中国化”“平等化”三个问题中,彰显了丰富的理论价值,这本书是所有具有性别身份的人都应习得的基础知识和必须掌握的基本常识。
■ 畅引婷
佟新教授的《性别社会学》一书是在前两版《社会性别研究导论》基础上修订完成的。三个版本历时将近20年,从中不仅可以反映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发展历程,而且能够折射妇女/性别研究在知识生产领域的巨大变革。该书作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在性别知识传播方面意义非凡。相较于前两版,第三版有以下显著特点。
在与时俱进中建设学科
《性别社会学》这部教材充分显现了“性别”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首先,“性别”作为社会学的前缀,发展了传统社会学的理论范畴和分析框架,打破了学术研究领域对性别不平等权力等级关系的盲视现象,以及以男性作为“人”的代表对女性经验忽视的状况,丰富了知识生产的内容。其次,当“性别”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与人文学科对人的思想文化观念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相比,社会科学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体制建构、机制运行等对社会变革的巨大作用。再次,在“学”的意义上讨论性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与专业性较强的课题论证相比,更强调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大众普及性,以便于更多的人在性别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中,自觉自主地指导个人的日常行为。
在经验总结中升华理论
《性别社会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教材,提纲挈领、深入浅出是其显著特点。在性别社会学的视域下,通过对以下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探讨,其理论价值显而易见。
其一,在性别与社会之间如何“社会化”的问题。该书认为,社会化既是个人成长为社会成员、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人们领悟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的过程。一方面人们用文化和制度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内化、反思,乃至反抗性别角色的价值体系,形成扮演某一性别角色的内在动力。就其社会化的方式而言,教化式比较被动,互动式具有能动作用,反思式则预示着性别规范和性别角色的可变性。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组织、大众传媒等个人成长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生物的、社会的和认知的各种因素以知识竞争的方式共同发挥作用。针对性别社会化过程中女性经验的缺失,著者借用吉利根的观点强调,“失去声音”或“赋予声音”是性别社会化的关键机制,理解性别社会化的最佳方法是倾听不同的声音。
其二,在性别与文化之间如何“中国化”的问题。女性主义作为全人类共享的一种思想文化资源,在世界妇女运动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说该书的第一二版主要还是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吸收和借鉴,那么,第三版则更多地将问题聚焦于中国本土的历史文化情境和语境之中,探寻性别关系发生、发展,以及改变的内在机制。对此,从各个章节的小标题可明显看出,如中国妇女运动的实践和理论,中国人的性别观念及其演变,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性别文化及其研究,中国人的性社会学,中国的婚姻制度与变革,中国家庭的亲职模式及其研究,中国妇女解放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国劳动性别分工的社会变迁,中国社会两性人才成长规律研究,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性别问题,中国社会的性别商品化,等等。该书强调,中国妇女运动是中国革命和世界妇女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妇女解放实践/资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理应成为全球性别平等实践的重要理论资源。
其三,在性别与政治之间如何“平等化”的问题。性别问题在当今时代之所以一再被提及,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性别不平等在世界范围的普遍存在严重阻碍了女性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对性别“不平等”结构的揭示和对平等的不懈追求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著者明确指出,公共领域和家庭领域之间的互动将劳动性别分工与公共政策、经济结构调整等宏观因素相结合,并通过劳动性别分工有机地在公私领域生产和再生产出性别不平等。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之间的长期互动,既是一种具体的性别关系制度,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和心理结构。性别社会学就是要以人们的性别经验为基础,反思性别知识的生产过程,分析性别权力关系是如何借助文化、婚姻家庭生活和劳动性别分工生产出性别不平等的。其目标就是揭示性别现状,分析其产生和延续的社会机制,寻求实现男女平等和人之解放的道路,以建设两性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的社会”。同时将女性的经验纳入学术考察的范畴,使传统社会学知识的改写成为可能。
在知识习得中改造社会
如果说一个人思想文化观念的改变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那么结构性的制度变革则需要国家政权和全社会的合力作用。每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性别人”作为整个社会运作系统中的一个环扣,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都会为巨大的社会变革提供动力支持。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个人/女人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性别结构的变革紧密联系,一方面在总结梳理中西方学人性别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人们认识性别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开拓思路,开阔视野;另一方面将中国置于全球化的时代洪流之中,说明各种改变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及艰巨复杂性。性别研究和性别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的是在揭露、解构、批判、反思基础上的“重建”,事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教材”作为性别知识普及的基本依托,不仅在国家与社会、男性与女性、教师与学生、研究者与大众、当政者与民众之间架起了桥梁,而且为性别文化的建构和性别制度的变革奠定了知识基础。因此,《性别社会学》这本书,其阅读对象不应仅仅是大学生群体,该书是所有具有性别身份的人都应习得的基础知识和必须掌握的基本常识。
(作者为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