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权益周刊 观察 PDF版下载

栏目:深度聚焦

版面: 权益周刊 观察

广西那坡县人民法院将家事审判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家门口”的边境女子巡回法庭


    边境女子巡回法庭到黑衣壮村屯开庭的现场。

    巡回法庭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图源均为那坡法院

    秉承“司法为民”的理念,边境女子巡回法庭团队充分发挥巾帼不让须眉的“半边天”作用,背着国徽、扛着设备走遍那坡边关的坡坡坎坎。随着一桩桩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家门口的边境女子巡回法庭”在百姓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也擦亮了新时代人民法庭践行法治精神、传递司法温度的特色名片。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峰

    ■ 凌箐璐

    “太感谢法官了,顺利调解了我跟前夫关于小孩的抚养权归属争议、抚养费纠纷及离婚后财产纠纷等一系列问题。”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百南乡百南村,当事人农女士激动地连声向那坡县边境女子巡回法庭的女法官道谢。

    2022年4月,农女士与丈夫李某因感情不和,双方到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协议规定一双儿女由李某抚养并由李某自行承担抚养费。由于离婚后李某工作收入不稳定,无力独自抚养两个小孩长大成人,李某到法院起诉要求农女士支付抚养费。而农女士认为,既然李某无法抚养两个孩子,就要求变更孩子抚养权,并向法院起诉要求重新分割婚姻存续期间的夫妻共同财产。了解案情后,那坡县边境女子巡回法庭联合那坡县妇联通过上门家访,从法、理、情角度进行释法明理,促使双方就孩子的抚养权归属及抚养费负担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均撤回起诉,这对离婚夫妻之间三起关联的家事纠纷案件最终得到圆满解决。

    这是那坡县边境女子巡回法庭将家事审判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1+3+N”机制稳定边境家庭

    那坡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与越南山水相连,边境线长207公里,是广西陆地边境线最长的县。2021年,那坡县人民法院审时度势,根据边境地区家事司法案件的特点,充分发挥“柔性司法”的独特优势,组建一支由10名熟悉壮、汉等多种民族语言的女法官组成的“边境女子巡回法庭”,专门审理涉及边境的家事纠纷案件,为维护边境社会家庭和谐稳定提供司法保障。

    “在边境地区,家事纠纷案件占民商事总案件数近三成,处理好此类案件,对边境一线家庭的稳定至关重要。为此,在家事案件审理过程中,我们秉持‘柔性司法、调判促和’的审判理念,探索创新实行‘1+3+N’机制,以家庭稳定为前提,以情感修复为抓手,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家庭和谐。”那坡县边境女子巡回法庭负责人农群惠介绍道。

    “1+3+N”机制,“1”即1个家事案件,“3”即庭前—庭中—庭后3个调解步骤,“N”即在涉未成年子女抚养案件审理过程中引入社会观护、心理疏导、家庭回访等N个机制。这一机制将“法、理、情”融入离婚、赡抚养、相邻关系等案件,为“难断”的家务事开辟了全新的解决路径。

    “家事案件尤其是涉未成年人的家事案件不能‘一判了之’,更重要的是让双方当事人解开心结,更加全面地保护妇女儿童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践行司法为民,彰显司法温度。”在农群惠看来,一纸判决并非最终目的,握手言和亦能体现执法意义。因此,在审理家事案件时,边境女子巡回法庭会采取“上门开庭”的形式,以“圆桌式”“座谈式”场景布置代替传统的审判台,减少当事人的对立对抗情绪,帮助修复关系,让审判更有温度。同时,在审判过程中突出子女权益协商、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判后跟踪“回访”, 采取建立“亲情账簿”等形式延伸审判服务,并对生活存在困难且符合申请司法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及时提请启动司法救助机制,为弱势群体构筑有力度、有速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司法保护屏障。2022年,该法庭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56件,共为3名困难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金3.5万元。

    “一点一网一联动” 多元化调解矛盾纠纷

    小事不小“视”,细微见真情。秉承“司法为民”的理念,边境女子巡回法庭团队充分发挥巾帼不让须眉的“半边天”作用,背着国徽、扛着设备走遍那坡边关的坡坡坎坎。随着一桩桩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家门口”的边境女子巡回法庭在百姓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也擦亮了新时代人民法庭践行法治精神、传递司法温度的特色名片。

    “柔性司法”让公平正义饱含温度,依法履职助力法治乡村建设,既是边境女子巡回法庭彰显“半边天”特色印记的鲜明一笔,也是该法庭用心用情做好人民法庭工作的经验之谈。

    该法庭结合边境贸易、边境治安、边民习俗等实际情况,以创设“一点一网一联动”机制为抓手,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多元化调解矛盾纠纷。“一点一网一联动”机制,即分别在4个边境乡镇设立“边境女子巡回法庭工作室”联调点,以边境女子巡回法庭为中心,织密一张以“户+屯+乡”为行政区域划分的联动融合网络,组建一支由“法官+乡干+村干+组干”的联动调解团队,采取定时跟踪回访案件后续进展的方式,努力把边民的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前,维护边境稳定。2022年8月13日,该法庭利用诉非联调方式,为45位村民争取到8万余元青苗赔偿款,获得群众的高度赞许。

    双语普法打造“无诉讼示范村”

    “边境女子巡回法庭的辖区系少数民族聚集地,其中苗族、瑶族、彝族居多。为有效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我们会邀请双语法官、双语调解员参与调解,同时也会采取双语形式加强普法宣传。”农群惠说。为了让群众更容易理解并接受,她们将枯燥的法律条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为了扩大法律宣传力度,她们到各乡镇集市用双语现场解答法律咨询,发放宣传单;为了让法律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她们把宣传台搬到群众家门口;为实现“审结一案,教育一片”的示范作用,该法庭与县妇联、团县委等部门联合开展模拟法庭进边关、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

    那坡县百省乡坡荣村作为该法庭的“无诉讼示范村”,近三年来无一诉讼案件发生,农群惠认为,这得益于该法庭以案释法、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连续发力,引导群众普遍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观念。

    那坡县边境女子巡回法庭逐渐总结出一套灵活有效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工作方法:将法庭工作向审判之前延伸,在纠纷产生的源头下功夫;用温情点亮当事人“心灯”,建立与当事人之间的信任桥梁;走进田间地头,走向群众心间,用群众语言与群众交流;创新纠纷调解形式,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工作格局。2022年,该法庭共审理民事、执行等各类案件共553件,其中,民事案件调解和撤诉共468件。2023年3月,该法庭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广西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