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妇女工作 PDF版下载

版面: 妇女工作

内蒙古兴安盟妇联积极推动“家政进社区”

公益培训促就业 暖心服务惠民生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家门口的便民餐厅太方便了,价格实惠、选择多样、口味也好!”上午11点,71岁的董阿姨拿着餐盒慢慢走下楼,出小区左转不到100米,就来到了便民为老餐厅。“像我这么大岁数的人一顿午餐花不到10元钱,花的少吃得好,在这儿吃饭,孩子们也不用惦记了!”

    近日,位于内蒙古“兴安家政”蒙佳总部、运行一月有余的便民为老餐厅受到周边居民的欢迎。每到午餐时间,餐厅洋溢着浓郁的香气,熘肉段、狮子头烩菜、肉炖酸菜……橱窗内整齐地摆放着各色菜品,60余名老人在这里享受着可口的饭菜。

    “餐厅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可以提供营养均衡、价格实惠的午餐,每周更新菜单,价格按年龄段划分,60岁以下13元,60至80岁10元,80岁以上免费。同时,便民为老餐厅还为附近小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餐厅工作人员介绍。

    据兴安盟妇联兼职副主席、“兴安家政”董事长李冬梅介绍,便民为老餐厅是内蒙古兴安盟妇联推动“家政进社区”实践样板。家政进社区是指家政企业以独营、嵌入、合作、线上等方式进驻社区,开展培训、招聘、服务等家政相关业务。推动家政进社区,有利于稳定服务关系、提高家政服务品质,有利于扩大居家养老育幼等服务供给、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有利于增加社区就业、扩大家庭消费,是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关键环节,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兴安盟,以“兴安家政”为代表的家政企业围绕“推动家政社区服务网点”“创新家政进社区的服务供给”“推动家政培训进社区”等重点任务,打造了一批便民为老餐厅和家庭生活服务站,不仅把营养美食送到老年人的家门口,还把“马路游击队”请进了设施齐全的家庭生活服务站,通过在每个家庭生活服务站成立零工市场,更好地为务工人员和用工方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切实保障务工双方合法权益。

    家庭生活服务站实行“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经营管理新模式,依托零工市场的聚集作用,各行业部门、家政公司还开设了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帮助求职者提高就业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如今,家庭生活服务站已经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两个城市的4个试点社区实现了成功复制。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