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夏天是绿豆味的。一碗绿豆汤,带来的不只是感官上的清凉感,更是有家人陪伴的安心感;那个夏天被父亲装在了保温盒里,那是我最喜欢吃的墨鱼炖鸡汤和芽菜蛋炒饭;那个夏天,弥漫着小麦余香的水煮鸡蛋……
■ 乔艳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日。很多人都记得那年夏天的滋味与美味。那份专属的“高考味道”,也许是考后的一碗羊肉泡馍、深夜的一碗绿豆汤、午后的半个西瓜、清晨的一份鸡蛋煎饼……这些平凡而又充满爱意也承载着无限期待的滋味,如今品来历久弥新。
陕西张琪:掰着馍畅想未来。我是2003年第一届六月高考考生,当时和同学租房住在学校对面的小巷子里。隔壁是一家牛羊肉泡馍馆,天天飘香,然而穷学生很少舍得吃。记得考完那天回校对答案,虽说不如人意,但毕竟历尽千辛值得庆祝,几个好友一起去吃泡馍,一边掰馍一边畅想未来。
那天我们自觉一下成年了,额外要了冰啤酒,老板知道我们是考生还送了盘凉菜。泡馍鲜香可口,啤酒冰爽畅快,大快朵颐之后我们各回各家,也从此各奔东西……一晃20年过去,朋友们虽为生活奔波劳碌很少见面,可最怀念的还是高考后那次一起掰馍闲谝的美好时光。
湖南阿紫:那个夏天是绿豆味的。梁实秋曾说:“考试已经是苦事,而大都是在炎热的夏天举行,苦上加苦。”爸妈一直对我说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高考与平时的考试没什么区别。因而在吃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安排,以让我保持平稳状态。我高考的那年夏天尤其热,临近高考的那几周,中午午休回家,桌上总会有一碗清凉的绿豆汤。
妈妈煮的绿豆汤是最朴实的“红汤”。早上起床后,她把绿豆浸泡在凉水里,等我快放学时,往高压锅里倒入冷水和泡好的绿豆,大火煮开,小火继续煮20分钟,见豆皮略微脱落,放入一两块冰糖,继续炖煮一会儿。等绿豆身上开出小小的花,绿豆皮中的多酚类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后,绿豆汤就变成了红汤。这时关火,把汤和豆倒进碗里,冰镇一会儿。红汤清爽解渴,绿豆酥烂软糯。
临近高考时数不清的小考大考、一模二模让人倍感疲惫,闷热的天气更是让人心生烦闷。喝一碗绿豆汤,带来的不只是感官上的清凉感,更是有家人陪伴的安心感。这几天我所在的大学食堂里,中午也有免费的绿豆汤供应。一口绿豆汤,又让我想起高考临近时的心境,这是我与高考的“普鲁斯特时刻”。一碗碗清凉的“红汤”陪我走过了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既有豆子的涩,也有冰糖的甜。
北京小刘:保温饭盒装着墨鱼炖鸡汤和芽菜蛋炒饭。我是2021年参加的新高考。最后一天是选考科目,时间很紧,爸爸在考点附近为我定了个午休房,提着保温饭盒来陪我吃午饭和休息。饭盒里是我最喜欢吃的墨鱼炖鸡汤和芽菜蛋炒饭。高中三年吃了无数次,现在上大学了也是回家必吃。
我当时坐在宾馆的窗边吃,爸爸在一旁看着我。我边吃边看窗外的景象,当时马上要考最后一科了,我的心情平静又有点开心,感觉自己带着爸爸妈妈的爱即将在几小时后走进新的未来。
河南通梁山:妈妈的粉蒸肉,伴我 “蒸蒸日上”。高考那一年,妈妈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印象最深的是隔三岔五吃粉蒸肉,包括粉蒸排骨和鸡块。那时候还没用上料理机,妈妈是用擀面杖把米粒压碎做的。
山东夏荷:父亲弥漫着小麦余香的水煮蛋。当年高考还是7月。忙完麦收的老父亲,三天一直在校外等着我,陪考。没有丰富的物资,只记得白水煮鸡蛋,父亲舍不得吃。恍惚间已近三十年,父亲已离我而去,空留温存记忆。所以,我的高考是弥漫着小麦余香的水煮鸡蛋味。
云南狸猫:妈妈手中红红的糖葫芦。高考的时候,吃的啥已经忘记了,只记得早上考了一科出来,妈妈站在校门口角落里,手上拿着一根红红的糖葫芦,什么话都没问,直接塞在我手里……
浙江Asti:猪油拌面还有静谧与陪伴。高考前每晚夜宵爸爸都给我做猪油酱油拌面。酱色的面条配上青翠的葱花,我能吃上一大碗,甚至比晚饭还吃得多。那时晚上11点,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子旁,灯火明亮,没有一个人谈起高考,只是享受着难得的静谧与陪伴。后来我离开家乡求学,学校的饭菜很好吃,但深夜再也没有一碗猪油酱油拌面在等我了。
河北张帆:家常小菜,如家人的爱。因为我有考试综合征,一紧张就拉肚子,比起别人的各种滋补美食,我高考时吃的比平时还清淡。清炒豆腐、醋溜白菜,清新却开胃,也给那个闷热的夏天带来清爽。高考准备期间,我经历了成绩突然滑落,报志愿迷茫,每一次都是父母坚定地站在我身后。是父母无私的爱成就了今天的我。他们的爱就和这些家常小菜一样,看似平凡,但却不可或缺,更加令人难以忘怀。
看了以上“过来人”的回味,你还记得那个夏天,你的专属“高考味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