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11日正式入伏。今年整个三伏天将持续40天的时间,可谓超长三伏天。
进入盛夏,舌尖本能地需要一些简单的味道。简单,但值得回味。比如走在40℃高温的北京街头,我无比想念一碗清清白白、微微带苦的杏仁豆腐。清晨来一杯薄荷柠檬水,午后来一碗一粒糖也不加的绿豆汤……都是很安静的味道,也只有安静下来,才能体会“心静自然凉,唯惜夏日长”。
中国人一向崇尚清淡、本味的饮食审美。张岱讲“清馋”,李渔说“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以其渐进自然也”。如今,我们要感受这种“渐进自然”的味道,似乎是越来越奢侈的事。这种奢侈,不仅关乎食材和烹调方法,更关乎心境。
在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囫囵吞枣地吃,心不在焉地吃,察言观色地吃,食物被附着了太多不属于它们的意义。而回归本味,回归的不仅仅是一种味道,还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返璞归真的美好。而除去食物本身,追求本味,更多其实是一种由繁入简的心态。
印象特别深的是多年前,跟女友去柏林寺小住,吃斋饭时不仅不能说话,还要吃得干干净净。虽然那几天都是素食,却一点也不觉得味寡。全神贯注地吃饭,粗茶淡饭也能品出丰富的滋味。
我们现在形容买到的水果蔬菜很好,经常会用“小时候的味道”来形容。那天在菜市场有人打出招牌——“初恋的味道,新疆吊干杏,16元一斤”。半信半疑的我尝了一颗,少了小时候的甜。要知道我可是新疆长大的。
本味是什么味道的?也许是“小时候的味道”,是记忆里的味道。
一般爱吃的人、懂吃的人,通常都是更热爱生活的人。能兴致勃勃地种菜、做饭以及吃饭,才是最幸福的。毕竟,食欲是生命力的体现,而如果能在一箪食一瓢饮里找到快乐,多少烦恼,也就一笔勾销。
盛夏已来,何以消暑热?本味酿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