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什刹海·美文 PDF版下载

栏目:心灵舒坊

版面: 什刹海·美文

故乡的小河


    我想这条小河见证了南徐乐村的变迁,见证了前辈们保家卫国的浴血牺牲,见证了乡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她养育了一代代的南徐乐人……

    ■ 刘彦林

    故乡的名字叫南徐乐村,是位于河北省赞皇县县城北边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小时候总觉得村子很大,村子东西向曲折地分布着三条街,南面的一条叫前街,后面的一条叫后街,中间的叫二街,村委会就在二街的中间。

    村子的南面有条曲曲折折的小河,由西向东流着,最后汇入县城边的槐河,这条河没有特别的名字,村里人都叫南河沟,这条小河上游从邻村行乐村流下来,经过行乐村涝池,离我们村二里多地,涝池就是一个很大的大圆井,也很深,平时储水,在干旱的时候用来浇灌庄稼的。然后再经过我们村建的河坝,河坝也就不到30米,别看河坝很狭小,但在上小学的那几年觉得河坝挺壮观,坝里的水也很深,也是我们快乐的天堂。过了河坝后河水沿着坝体倾泻而下,像个小的瀑布一样,然后顺流而下,先经过一段水草旺盛的部分,这一段两侧是好的水浇地,庄稼也好,一般种的是小麦,南面有一小片小菜地。再往下就到了村子边了,平坦的地方流速较缓,水也很浅,浅到刚没住脚脖子。

    村边一段共有四座石板桥,我们家在南巷,巷子离河边百十来米,正对着第二道桥,因为离河边近,所以我小时候几乎长在河边,几座桥的桥面都不高,最深的地方也不到一米,桥长也就十米左右,平时桥上可以走行人和独轮车。从第四座石板桥再往下就到了与邻村西江洞村接壤的地方,名字叫地水库,这一段水面稍宽一些,水也较深,深的地方能没过一个大人还多,在坑的不远的边上还有一口非常深的水井。

    离开故乡已有很多年,每每想起故乡的小河,都是美好的回忆。其实干旱的年头还是很多的,河水也有断流的时候;也有两次发大水把河床树木冲得满目狼藉的时候。可是留在脑海中的都是那些好的年景,水流不断、草长莺飞的景象,就连当时中午偷着去游泳迟到被老师发现,狠狠地挨训、被罚站都变成美好的回忆了。

    印象中故乡的小河,一年当中除了冬天上冻后到来年开春,大多时候,都流着淙淙的、潺潺的流水。夏天里,河边有大树的树荫罩着,与干热的太阳下比要凉爽得很。河里总是有小鱼、小虾,有鲫鱼和鲤鱼,还有黄鳝和泥鳅,我们这群孩子们总是光着脚,把裤脚勉到大腿根,下河捞鱼和小虾。记得村里的妇女们都会把要洗的衣服拿到河边,大家在一起洗,来得晚的没占到地方干脆挤在桥面上,边洗衣服边唠着家常。伴着棒槌隔着石板打在湿衣服上清脆的声响,夹杂着孩子们的打闹声、泼水声……现在回忆起来,这不就是活生生的生活交响曲吗?

    小河随着水流方向往南有长五百米、宽二百米的开阔地带,很平坦,土质较好,土壤湿润,稀疏地长着不少大树,树下绿草如茵,我们都叫它河滩。河滩里有我们小孩子放养的山羊,还有附近人家赶出来散放的鸭子,有时竟能在草地上捡到鸭子下的野蛋。

    河滩里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各色的小花,还有各种各样的昆虫,有草地上的蚂蚱、蟋蟀,榆树上的榆牛、桑树上的桑牛、樗树上的花大姐、老奔奔,小时候可以用这些小昆虫玩上大半天,现在有不少已经见不到了。另外还有不少的小动物,像小松鼠,刺猬、蛇之类的,还有布谷鸟、斑鸠、喜鹊、明镜鸟等,布谷鸟叫声很远,很好听。明镜鸟还会俯身飞下扇人耳光。

    故乡的小河有灿烂的夏天,也有收获的秋天,这时候又能看到大人们,用双轮车推着刨下来的地瓜到河里去洗,我们当地都管地瓜叫山药,在清澈的河水的冲刷下,地瓜被洗得干干净净的,然后拉到荒坡地上,用擦刀擦成地瓜片,被随意却又均匀地撒在地上、草丛上面晾晒,晾干后就变成了干的地瓜片,冬天的时候可以下到粥里煮着吃,也可以磨成地瓜面吃……

    再到深秋的时候,柳树、杨树等各树的叶子变黄了,说不准哪天就降了温、下了霜,树叶落了河滩到处都是,景色还是挺美的。

    现在回想起来,冬天的小河虽然缺了一点生机活力,但在薄薄的冰层下面,倔强的小河依然在流淌,没有停歇,冬天的小河蓄积着能量,等待春天的勃发。次年,家乡的春天来得早,农历的三四月份,大地苏醒,朝阳下的大地冒着热气,柳枝开始发芽,鸡鸭开始在小河边鸣叫,整个小河带动着整个山村又活跃了起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再回去看故乡的小河,已经水流很小了,而且靠近小河的老房子都拆了,情景全变了。现在家家都有了水井和自来水管,大家早已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这条小河了。但这条小河依然也将永远流淌在我的心田里、血液里,伴着欢声笑语,伴着亲情、期盼和嘱托……再后来才知道当时这条小河的上下游的河坝和地水库,还有导流渠等,都是当时的村领导春书爷他们带着村民为乡亲们建的水利设施,当时的我们年纪尚幼,只知道玩,并不知道这些水利设施为改善村民的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往日的小河繁华已不再,全村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34国道穿村而过,道路两旁小楼林立,饭店商店比比皆是,村北有大学城,村南有全县的二中、体育馆、戏剧院,还有全县最好的高层商品楼,全村考出来的大学生已经有了两百多人……但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一闭上眼睛,往日情景仍历历在目,我想这条小河见证了南徐乐村的变迁,见证了前辈们保家卫国的浴血牺牲,见证了乡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她养育了一代代的南徐乐人,也伴随了我们“70后”这代人童年、少年的成长,当时我们日子过得贫困,感受到的却有无尽的快乐,也有生活的苦涩,更有父辈人生活的艰辛。

    如今,有利民惠农政策的指引,加上我们数代人的努力和拼搏下,就有了我们南徐乐村今天的发展和成就,值得欣慰和自豪。

    我热爱自己的故乡,更加不能忘怀故乡的小河!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