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权益·观察 PDF版下载

栏目:法治人物

版面: 权益·观察

让法治之光照亮社会的每个角落

——记走在法治志愿服务一线的云南师范大学法学教师杜爱萍


    杜爱萍为学生讲授法学专业知识。

    赵艳梅/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当决定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就注定了我的很多梦想都与学生紧密相连,学生幸福,我就快乐;学生进步,我则欣慰;学生成功,我才优秀。”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杜爱萍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

    19年教学生涯,杜爱萍以满腔热情和真诚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成了学生的朋友、姐姐甚至“杜妈妈”。19年,她立足三尺讲台培育万千法律学子,她走在法治志愿服务第一线,她努力推动法治乡村建设。

    杜爱萍告诉记者,她最大的梦想是让法治之光照亮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引领学生做有温度的法律人

    杜爱萍始终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哈尔的移动城堡》是我进入大学看的第一部动漫,我记得杜老师请心理学专业的教师给我们分析影片,分析爱的力量。”一位毕业生说,当时班里有班级日志,有帮助困难儿童的爱心基金。

    杜爱萍通过班级日志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学习、人际交往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心理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给予关爱和帮助。

    “通过每一个课堂案例给我们诠释什么是法律的‘温度’与‘力度’。”“我在‘中国冷冻胚胎第一案’里进一步理解‘物’与‘人’,从继承权到监管权和处置权纠纷的峰回路转,对‘法律’与‘人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杜老师让我知道了‘家事无小事’,解决家事案件,须考虑法律、当地的风俗以及当事人的心理等多种因素,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一个个生动又贴近实际的案例,让枯燥的法条变得鲜活,让学生们真切感受法律的“温度”与“力度”,理解公平与正义的内涵。正是若干“记忆最深刻的课”,给予了无数学子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力量,选择成为一个个有温度的法律人。

    奔走于城乡普法一线的宣传员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这个社会更公平,变得更美好。”杜爱萍说,这份梦想指引着她上讲台下基层,再忙再累也无怨无悔。多年来,她一直秉承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为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而奔走。

    讲台下的杜爱萍常思考怎么帮助乡村振兴。要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提高民众对法律的认知率。于是,她的身影出现在了基层普法队伍中。

    今年4月25日,在云南省委宣传部、司法厅、普法办联合举办的“普法强基·法律明白人大课堂”上,杜爱萍以《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为主题,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和《云南省反家庭暴力条例》,用鲜活的案例进行“以案释法”,向全省“法律明白人”讲授什么是家庭暴力、如何预防家庭暴力、遇到家庭暴力怎么办等内容,指导“法律明白人”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以适当方式化解因家庭暴力产生的矛盾纠纷。

    为什么要讲这堂课?因为杜爱萍深知,“法律明白人”在法治乡村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非常大,反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法律明白人大课堂”可以让更多的人明白家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

    面对有些偏远地方仍然存在“吃饭不准女性上桌”“家里财产传男不传女”“家庭暴力就是家务事”的错误观念,杜爱萍赴云南各地的城市与乡村,为大量的基层工作者以及群众普及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知识。

    杜爱萍还带领大学生志愿者深入边疆地区开展调研、普法和志愿服务,积极推动了边疆地区的法治乡村建设。德宏州梁河县芒东镇的杨女士感动地说:“杜老师讲了很多我们能听懂的知识,对我来说很有用,还给我解答了许多我不懂的法律问题。”

    推动解决家庭问题的实践者

    作为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入选者和一名人大代表,杜爱萍更关注社会问题,“我想通过法治手段按住家庭暴力‘拳头’,解决现实家庭中的‘卡脖子’问题”。

    “由于法律在基层推行不到位,民众法律意识薄弱,仍然存在各种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现象。”杜爱萍说,为改变这样的现状,自己“能做一点是一点”。为更清楚更深入地了解和解决广大妇女儿童面临的问题,她开始参与云南省妇联等组织的一系列基层调研活动。

    “在农村,部分妇女因结婚、离婚、丧偶等出现成员身份‘两头空’现象,导致其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征收补偿款的分配资格。”为解决“两头空”问题,无论教学科研多繁忙、路途多遥远、村庄多偏僻,杜爱萍都抽身前往调研,找到问题根源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星光不负赶路人,在杜爱萍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完成了《云南农村妇女“两头空”问题调研报告》。

    2019年7月起,杜爱萍开始参与云南反家庭暴力立法前期调研和条例草案的起草。2021年3月1日,《云南省反家庭暴力条例》生效,为云南省反家庭暴力工作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法治保障。

    “一个孩子‘病’了,其实是一个家庭‘病’了。”杜爱萍对记者说,当下,未成年人犯罪高发、心理健康问题凸显,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另外,还存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有待破解的难题;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家庭教育令的制作、发出、执行等仍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为尽早解决上述问题,杜爱萍积极参与云南省妇联组织的家庭教育立法前期调研以及条例建议稿的起草。

    杜爱萍相信,随着立法的推动、政府的支持,社会协同将得到提升,推动更多主体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