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化周刊·看点 PDF版下载

栏目:书人书事

版面: 文化周刊·看点

《走到春暖花开》:守望她们盛开的勇气


    密密匝匝的手记,映照着她脚下并不轻松的路。她阳台上那片小小的花海,似乎是她多年心路的一个注脚。烈日炎炎,灼伤了花瓣的边缘,但她们还是开放了。盛开的勇气是她们的,也是她的。

    ■ 王海媚

    “那是她们的故事,也是我的。”这是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振邦律师事务所的李莹律师在新书中的自白。

    《走到春暖花开:一位女律师办案手记》记录了家庭暴力、未成年人性侵和职场性骚扰三类案件中的19个故事,同时也是李莹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领域20年来的工作缩影。本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文字平实而细腻。阅读一个个故事,读者首先会被作者和她的当事人们复杂的情绪深深感染。樱子“不哭,不笑,也不怎么说话”的状态令人心痛;百合忍不住重重拍击桌子,站起身驳斥性骚扰者的勇气令人震撼;李莹得知好不容易脱离家暴的当事人重新回到施暴者身边后长久的“沉寂”令人动容。

    叙述故事之外,李莹表达了对案情复杂性和当事人艰难处境的理性思考。对于当事人来说,在决定是否利用法律保护自己,以及在遭遇挫败后是否愿意继续求助法律时,需要面对多方面的顾虑,比如“家丑不可外扬”的文化压力;对子女因此受到歧视的担忧;来自施暴者的报复威胁;家人和亲友的不理解、不支持;社会舆论带来的二次伤害等。不难想象,当事人要冲破这些阻碍,需要多么大的力量和勇气。因此,在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有的当事人选择撤诉接受和解,有的当事人在离婚后重新回到施暴者身边……当然,更多的当事人还是选择坚持走下去。这些思考有助于破除社会对受害者的误解和刻板印象,为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她们提供了启示。

    不放弃,是书中许多故事的关键词。在陈旧的社会性别文化影响下,对性别暴力的盲视和对女性的污名化很容易发生,比如,一些人对于“打老婆”行为的漠视与不干涉,社会舆论对于性骚扰受害者“行为不检点”的揣测等,都是李莹和她的团队在办案过程中要面对的巨大挑战。那些来之不易的胜诉,源自她无数次“明知道”艰难却依然选择前行的“不气馁”和“不放弃”。

    “不放弃”带来的,是“被看见”。20年来,李莹经手的300多个案件共同见证了侵犯妇女儿童权益案件逐步被看见的过程,像书中所写:“我们的努力加深了大众对家暴的认识,也拓展了在反家暴领域的法律实践。”这一点得到了事实的印证。比如,家庭暴力和性骚扰案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家庭暴力”和“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相继成为独立案由,法院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时间越来越短,由2016年首次签发保护令所用14天缩短到2022年最快纪录6个小时。更重要的是,随着侵犯妇女儿童权益案件的复杂性不断被看见,当事人的多方面需求也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考量……

    书中记录的故事里,令人感到宽慰的,还有受害者和旁观者的觉醒。在海花的案件中,直到进入审理阶段,海花才意识到她多年遭受的家庭暴力并不是自己应该认的“命”,而海花的工友和邻居也开始反思“打老婆是家务事”这种错误想法。

    这种改变让我们相信,总会有一天,加害者不再施暴,受害者不再无助和顾虑重重,旁观者不再无动于衷。

    书中记载了20多位女性的伤痛经历,但案件审理结束并不意味着伤痛消失。很多当事人即便迎来了胜诉、也依然可能与曾经的梦魇共处。尽管如此,作者仍然希望能够通过文字带给读者力量和希望,这大概也是她选择“走到春暖花开”作为题目的原因。在这本书面世之际,有很多当事人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海花已经与四个孩子重聚;曾经历性骚扰的辛夷搬去了新的城市,在一家研究机构找到了喜欢的工作……她们在李莹那里获得了支持、尊重与关爱,又将这些传递下去。在当事人眼中,李莹律师就是支撑她们走到春暖花开的底气。

    密密匝匝的手记,映照着李莹脚下并不轻松的路。她说,20年坚持走下来不为别的,就是觉得这件事有意义。李莹家的阳台上有片小小的花海,似乎是她多年心路的一个注脚。烈日炎炎,灼伤了花瓣的边缘,但她们还是开放了。盛开的勇气是她们的,也是她的。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