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一村》讲述的是一个更广阔的故事,关于错置,关于无常,关于社群,关于归属,扩展至演绎了整个华人群体的乡愁,进而契合了全世界流离失所人群的人生。
■ 雪林
在8月10日至8月13日,《宝岛一村》经典版15周年巡演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连演4场,累计吸引了6000多名观众观看。
《宝岛一村》由中国台湾著名话剧导演赖声川和节目制作人王伟忠联合编导,2008年12月在台北首演,并于2010年初开启首次大陆巡演。15年来,《宝岛一村》经典版上演超过300场,覆盖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地区。
《宝岛一村》来自“眷村子弟”王伟忠的文化记忆,讲述了一个关于根,关于故乡,关于家的故事。眷村曾是为安置上百万大陆赴台军人和家眷所设立的聚居地。后来随着时代变迁逐渐消失,仅有个别眷村得到保存。虽然眷村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但从竹篱笆里走出来的一代又一代人,带着独特的烙印与价值观,汇入时代洪流,成为一股特殊的力量。
《宝岛一村》遵循了戏剧传统的“三幕四段”结构,第一幕从1949年开篇,一开始就是颠沛流离的渡海,而后“赵家”“朱家”“周家”三个赴台落户的家庭被安置在了宝岛一村,比邻而居,各自分到了一个门牌号,赵家领到的是“99号”。这些外来客,怀着对返乡的热望,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暂时落脚,搭起简陋的木屋,过起了柴米油盐的烟火生活。他们期盼,也确信,这里不过是临时的寄居地,过不了一两年,就能回家。然而,命运和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一年又一年,归乡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而第一代移民也像蓬勃的杂草般生根发芽,开花结籽,发展出了“眷村”这种独特的有着自己的生活形态与族群文化的居住区域。随着活泼朝气的第二代一个个呱呱坠地,长大成人,不知不觉中,宝岛一村已融入三代人的血脉骨肉,成为他们深深眷恋的丰饶家园。曾经离家、想家、想回家的那群人,认定了“这里就是家”。
光阴荏苒,宝岛一村的村民终于等到了破冰的春风,萦绕半个多世纪的乡愁从此有了归处。忆当初,此去风吹乌发,有人朝着家乡的方向跪倒,有人拖家带口渡过海峡;叹而今,回首雪满白头,有人再踏上故土已垂垂耄耋,有人则将一把白骨埋在了眷村。
历史的齿轮转动,像其他眷村一样,宝岛一村也逃不开被拆除的命运。珍藏无数回忆的家园化作一片废墟之前,流落各地的村民赶回了“家”,聚在一起吃了顿热热闹闹的团年饭,照了和和美美的全村福。临别之际,赵嫂小心翼翼地摘下了“99号”的门牌,珍而重之地收好。这是打开往事闸门的“钥匙”,有了它,以后的日子里,路途再长,脚程再远,都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而这块门牌,也陪伴了近50万观众整整15个春秋。
《宝岛一村》最动人的美,不只在于情怀,更在于真。仅仅三家人的戏,浓缩了几百个血肉丰满的眷村故事;寥寥十几个人的悲欢,晃动着现实中很多人的影子。比如爽朗耿直的老赵,原型正是王伟忠的父亲;如云这个角色,借鉴了多年前常到赖声川家打麻将的一位阿姨形象;夹在两家之间的朱家房子正中央立着一根电线杆,恰是演员李立群的童年缩影;而小毛回乡探亲的桥段,则源自王伟忠的亲身经历……
零碎的真拼接在一起,合成大写的真,也让整部剧可爱可亲可触摸。这才有了这样一段佳话——某次演出结束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泪洒衣襟,她噙着泪花,惊诧不已,颤抖着发问:“你们怎么知道我的故事?”
即便不是当事人,也会被剧中的一个个名场面戳中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潸然泪下——
钱奶奶背井离乡,身上一直带着祖传的擀面杖。虽然语言不通,她还是连说带比画,将做天津包子的手艺传给了闽南的朱太太。那年夏天,钱奶奶溘然离世,朱太太端着一托盘自己做的包子,跪倒在她灵前哭喊:“阿嬷,我有照你的意思,四分肥,六分瘦,你吃吃看是不是这个味道?”任是铁石心肠,也不由得为飘落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两家人之间的情义掬一把感动之泪。
李子康因飞机失事留在了海岸这头,辗转回到宝岛一村已是鹤发鸡皮的老翁,与阔别多年的妻子冷如云骤然相见,恍如隔世。冷如云百感交集,浑身哆嗦,却吼出了一句:“你回来做什么啊?”李子康一下子如被闪电击中,抖成了风中的筛子。冷如云掩面而泣:“有一天吃完早饭,我看着你的背影,二十郎当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子,你就出门了;现在,到了晚饭时间,门一推开来,进来一个老头,这到底是什么意思?”造化弄人,以为结了痂的疤痕,重新被揭开来,露出血淋淋的伤口,怎不叫人肝肠寸断?
村子拆除前热闹的除夕夜,台生默默走过小时候生活玩耍的老屋子,站在门口点了根烟,猛然看见了去世的父亲,拆开了父亲在他满月时写下的一封信。老赵,这个不善言辞更不擅笔墨的北方汉子,在信中给儿子留下朴实的祈愿:“愿你此生不像我们一样颠沛流离,愿你此生不知道什么叫战争,愿你此生一切平安。父1956年11月26日于宝岛一村。”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是多少人最简单也最艰难的愿景啊,还好,我们有和平的今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这些名场面,随便截出一段,都能戳中你的泪腺,直捣你的心尖。
时间过去了,但有些东西永远留了下来,比如伤痕,比如爱,比如家,比如邻里亲情,比如《宝岛一村》。你以为它只是专属于一部分特殊人群的感受,其实它讲述的是一个更广阔的故事,关于错置,关于无常,关于社群,关于归属,扩展至演绎了整个华人群体的乡愁,进而契合了全世界流离失所人群的人生。这正是《宝岛一村》15年来历久弥新的秘密,因为“它可能是最后一个亮着灯的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