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周刊·什刹海·美文 PDF版下载

栏目:旅人絮语

版面: 文化周刊·什刹海·美文

月亮也有背面


    《边城》被公认为中国白话小说的金字塔尖,一艘小小的渡船,满载了现实与浪漫、美好与温暖;可再读《凤凰》,却又对沈从文先生的三观摇头叹气……

    ■ 毛庆明

    那夜我游凤凰古城,在一片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茫然若失。心有不甘,回来后从书架上翻出《沈从文文集》,找出《凤凰》一篇,想重拾那个南华山翠、沱水依依、临岸吊脚楼错落有致的美丽边寨。

    读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旅长刘俊卿,平素和毕业于女子学校的夫人感情极好,却因为无意中看到夫人闺蜜的一封通信中有“你嫁了人就把我忘了”的话语,疑心写信者为男性,就命令马弁把夫人接到防地杀了。马弁不得不遵命,要下手时夫人发现不对,马弁实情相告,夫人哀求马弁带她见旅长说个明白,马弁不敢,说那样他就得死。夫人无奈,只好“让马弁把枪按在心子上一枪打死了”。事后旅长淌了两滴眼泪,让马弁买一副五百块钱的棺木,把夫人埋了,事情完结。

    然而,沈从文将此形容为“动人的悲剧”和“动人的诗”。也许,在沈从文看来,旅长的那两滴眼泪,可为“动人”佐证,但在我看来,这是那个时代女性毫无地位的佐证。

    阅读《沈从文文集》的感觉就像乘坐过山车。读《边城》,惊为天人,想世间哪有这等优美的文字,《边城》被公认为中国白话小说的金字塔尖,一艘小小的渡船,满载了现实与浪漫、美好与温暖;可再读《凤凰》,却又对沈从文先生的三观摇头叹气,叹先生是世间最凡俗不过的糊涂男,遂将文集弃之一边;过几天,随手捡起再翻,却是《秋(动中有静)》,只一眼,便又欲罢不能,从文先生不但用优美的文笔将辰河边小口岸吕家坪的秋色写得活色生香,更是将吕家坪人丰年的自足、生活的愉悦,以及对外部未知世界的好奇、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的恐惧与渴望,拿捏得恰到好处,真是多一分便多,少一分便是少。

    也许,这就是月亮的背面。比如巴尔扎克在现实生活中是个“不堪”的人,却不妨碍他写出传世巨著《人间喜剧》。生活中的沈从文,同样不能将作品和人品相提并论。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纪的人。”在上海中国公学当老师的沈从文,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他写给张兆和情书里的这段话,不可谓用情不深。只是我总觉得这话里话外,透着浓浓的直男味。只爱一个人本是应该的,在这里却被渲染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相比较而言,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有些许卑微,低到“愿做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卞之琳是徐志摩的高徒,他苦恋张兆和的妹妹张充和多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林徽因的才华是多方面的。诗歌只是她的小爱好,她真正热爱的是建筑。当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不招女生,林徽因只好改学美术,却在两年后成了建筑设计的助教。后来也和追随他学习建筑的梁思成结为伉俪,成为建筑界的“神雕侠侣”。张充和更是一位颇具主张的独立女性,她不喜欢卞之琳的“不爽快”,觉得他的诗“矫情”“缺乏深度”,后来张充和嫁给了汉学家傅汉思,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传薪昆曲。

    原本张兆和也可以像充和或者林徽因一样,只可惜在她向当时身为上海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求助时,胡适非但没有阻止自己聘用的老师违规追求女学生,反而做起了说客。这无疑给了张兆和巨大的压力。

    嫁给了沈从文的张兆和不再是别人眼中的风景。白月光变成了朱砂痣。婚后的龃龉将双方撕扯得伤痕累累。

    游览凤凰古城的时候,在沈从文墓地前,一位朋友问我:晚年的沈从文和兆和之间,还有没有感情?未待我否定,朋友兀自回答:我想还是有的。不然沈从文怎会留下遗言:三姐,我对不起你!兆和在整理沈从文写给她的书信时,又怎会潸然泪下。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张充和对姐夫的16字评价,当属客观。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