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庭·家庭建设 PDF版下载

栏目:特别关注

版面: 家庭·家庭建设

三名儿童自发组成研学小组,走进乡村——

童阅乡村,在研学实践中成就自信好儿童


    研学小组在“爱在开端”项目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中心与孩子们游戏互动。

    ■ 王瑛

    儿童走进乡村开展研学活动,用双眼发现乡村的改变,用自己的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可以帮助儿童更加了解祖国,热爱祖国,也是培养儿童主人翁意识和自信自强品格的重要途径。

    今年2月,一直热心公益活动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初二学生李梓韬在新闻报道中了解到,中国儿童中心正在执行由全国妇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的“爱在开端:0~6岁儿童家庭社区支持计划”(以下简称“爱在开端”项目),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发组织其他2名儿童成立了儿童研学小组,于3月走进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项目点了解当地0~6岁儿童发展的状况。

    研学小组走进当地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中心,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与参与亲子活动的儿童及家庭一起参加亲子课程,与家庭、志愿者进行交流,了解服务中心的运行情况和家庭需求。在志愿者的带领下,研学小组走进4个流动、留守、患病儿童家庭,与儿童一同游戏、交流,体验当地儿童的学习成长环境,了解家庭育儿理念和方法。

    通过研学活动,研学小组感叹:“走进现在的农村,已经看不见破烂的楼房、脏乱差的环境和穿着破旧衣服的人了,和我们记忆中农村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所到的家庭都整洁干净,大家都满脸笑容,心情舒畅。他们对服务中心的老师非常满意,夸赞老师们爱孩子,懂孩子,布置了丰富的环境来支持孩子们的发展,充满了童趣。”

    李梓韬和同伴在研学中发现,我国农村地区的儿童拥有稳定、温馨、安全的居住环境,社区依托“爱在开端”项目为儿童及家庭提供健全的、可以满足儿童基本发展需要的公共服务。但同时,在科学养育、高质量发展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家庭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方法缺乏,儿童多处于被放养的状态。走访的家庭中,家庭普遍缺少支持儿童成长发展的玩具、图书等物品,家长基本没有为儿童购买专门的绘本,玩具数量不足5件。儿童的游戏更多的是邻里之间小伙伴在乡土过道的自由玩耍,家长很少有意识地考虑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发展。

    家庭缺乏儿童日常养育照护的知识,在培养儿童睡眠、饮食、卫生习惯方面表现欠佳。走访的家庭中,孩子挑食、偏食、身形瘦小等和饮食相关的问题普遍成为家长焦虑的问题;家庭不太注重儿童洗澡、刷牙、早睡早起等生活习惯养成。

    家长优生优育的理念和知识匮乏,患有家庭遗传病的家庭仍然存在。走访的4个家庭中有2个家庭有遗传病史,其中一个家庭有普遍的智力发育障碍,一家7口4代人生活在一起,只有太爷爷精神正常,其他6人均有智力问题。

    针对以上发现,研学小组发动身边资源,形成支持性方案:

    研学小组开展义卖活动,售卖李梓韬研发的电子程序,筹措近万元资金,有针对性地捐赠必要的儿童玩教具,个性化支持儿童发展;他们还为患有小儿麻痹的家庭提供下肢康复锻炼的器材,为运动能力强的儿童提供儿童篮球筐等,共捐赠4个家庭,15件物品,共计7786元。

    研学小组围绕家庭中存在的早期阅读、科学喂养、优生优育问题,积极宣传科学育儿理念,邀请6位身边的叔叔阿姨录制专业视频,对相关内容予以讲解。

    研学小组针对儿童家庭阅读氛围、阅读资源不足的情况,发起“书香童年:绘本漂流记”活动,呼吁儿童及家庭开展读书打卡视频分享、好书漂流活动,旨在营造浓浓的早期阅读氛围,并为缺少图书的家庭提供好童书。活动共吸引了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山西凤翔幼儿园、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近200名学生参加活动,共分享阅读视频135个,捐赠图书100余本。

    本次研学活动,让研学小组在见证我国中部乡村翻天覆地、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更加深刻理解我国乡村振兴的意义和重点所在。研学小组也从他们的视角发出积极的呼吁:注重乡村地区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在乡村地区,坚持以儿童为中心,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和方法,形成新时代我国乡村地区家庭育儿新风尚,切实提升乡村地区家庭育儿能力和水平。完善基础服务,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为儿童提供更高标准的照护服务。以社区为基础,结合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家庭需求,围绕儿童的健康、营养、安全保障、早期学习的需求,建立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中心,为儿童提供方便可及的一站式、综合性养育支持服务。以教育为重点领域,加快乡村人才引进,提升乡村未来人才培养能力。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