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先任
8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截至7月底,各主要网约车平台、互联网道路货运平台公司均已公告下调抽成比例或会员费上限。目前,各主要平台公司下调幅度普遍在1~3个百分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就业形态发展迅猛,快递行业、外卖行业、网约车行业等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解决了大量就业需求。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存在流动性大、稳定性差、职业归属感不强等问题,背后原因在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往往面临工作强度大、劳动用工关系认定难等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现在一些网约车企业、外卖企业等互联网企业所具有“互联网寡头”的性质,更是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失去了与其博弈的能力。
网约车行业、外卖企业、快递企业普遍存在抽成高、诱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超时劳动等问题。网约车平台给有能力接单的司机更多单,高峰期出车少的人不给单,这种“能者多劳”的激励举措,诱使司机超时劳动,容易造成司机疲劳驾驶,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种种问题不仅不利于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不利于新就业形态的健康有序发展。
交通运输部早在2021年就要求,各地相关部门要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加强与经营服务所在地工会组织、行业协会的沟通协商,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在移动客户端和媒体上公开发布。现在各主要平台公司抽成比例下调幅度普遍在1~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部的要求得到了较好落实,网约车平台不再吃“独食”,切实维护了网络车司机的切身权益。
要保障网约车司机的合法权益,让网约车司机能够“踏实上路”,就要对企业“动刀”。另外,不仅要完善平台和从业人员利益分配机制,下调抽成比例,还要支持保障从业人员获得合理休息及参加社会保险,也要改善从业环境和工作条件等。这不仅是在保护网约车司机的合法权益,更是在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切身权益,有利于网约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徒法不足以自行,相关部门需要再接再厉,加大监管力度,督促网约车企业落实好相关要求,真正做到尊重司机权益和消费者权益,对落实不力的企业要加大惩治力度,让企业、平台吐出不属于自己的“肥肉”,不再吃“独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