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 见习记者 崔安琪
孩子们背着小书包,在家长的陪伴下,含着期待早早来到幼儿园门口,久违地见到了同学,大家互相激动地打着招呼。9月1日早上7点50分,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大门口,大峪二小附属幼儿园除了自己的学生外,还迎来了门头沟区第七幼儿园的同学们。
“新学期见到朋友和老师们很高兴,上学了,非常开心。”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听到大班的曹小钦同学这样兴奋地说。
一进入幼儿园的门口,两名身穿大西红柿玩偶服的老师在中间迎接孩子,与孩子们一一拥抱;接着需要跨过老师们精心设置的写着祝福语的绿色跨栏;然后,在两个铺着白绿相间的格子布的长桌上,六面红色的鼓分别整齐排列,孩子们兴奋地击鼓几下;最后再按班级列队站好。
记者了解到,大峪二小附属幼儿园在8月18日晚接到七幼中班、大班要搬迁到大峪二小附属幼儿园借址办园的通知后,第一时间行动起来。19日一早就在大峪二小杨艳校长的带领下召开专项工作会,对后续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和进行精心部署。20日幼儿园腾空三个专用教室和一间教师办公室,开学前,在前期消杀基础上,又进行了多次细致的消毒工作。
其间,幼儿园全体党员教师发挥“同舟共济 同心共暖”的精神主动融入七幼三个班级,协助搬迁工作,设计摆放室内设施和玩具材料。
仅仅三天,大峪二小附属幼儿园和七幼一起用实际行动体现了教育人的“保开学速度”和“同舟共济一家亲”的教育情怀。
大峪二小附属幼儿园园长孟庆鸿告诉记者:“下一步,幼儿园将继续和七幼教师、小朋友融合发展,把‘不利’变‘资源’,利用借址办园成为教育契机、发展契机,更好地为幼儿、家长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记者从门头沟区了解到,该区9月1日40所中小学和43所幼儿园(含小学附属幼儿园)的3.4万余名学生迎来开学。
受特大洪水灾害影响,门头沟区共有5所学校和幼儿园新学期需要借址办学。其中,黑山小学学生借址到京师实验中学办学;第七幼儿园学生借址到大峪第二小学附属幼儿园和区第二幼儿园办学;京师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大、中、小班分别到京师实验小学、育园小学附属幼儿园西园、区第一幼儿园龙山分园借址办学;大台中心小学及附属幼儿园到王平村中心小学及附属幼儿园办学。
“开学第一课”门头沟区聚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各学校以“情景互动式心理班会”形式举办开学典礼,结合各学段学生心理特点,以及班情、校情、灾情实际,做到“年级有重点、班班有主题”,通过一系列心理游戏和活动,助力做好师生及家长的灾后心理恢复。
为备好“开学第一课”,门头沟区教委举办了开学典礼专题实训,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曹彦彦作了专题辅导,各中小学、幼儿园的书记、校(园)长聚焦“年级有重点、班班有主题”主线,围绕“将洪水灾害和抗洪救灾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基于文献阅读研究,备好开学第一课”等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同时,在区心理研修员、心理教师的指导下,体验了一系列有趣的心理游戏,通过亲身体验引发了大家对于心理班会的思考,为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提供了丰富、新颖的活动内容和课堂素材。
各学校带领干部教师通过深入阅读文献、开展实训等方式,精心教研备好各学科开学第一课,教育引导学生从科学视角感受灾情、认识灾情、解读灾情;挖掘防汛救灾中仁爱之师的先进事迹,上好开学第一节师德思政课;抓好“校风的一半在操场”,上好开学第一节课间操,确保学生得到更高质量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七幼借址到大峪二小附属幼儿园办学,在开学前的暑期实训中,两所幼儿园的老师们共同参加培训,聆听专家讲座,参与研讨互动;大峪二小附属幼儿园还在开学第一课中加入“七幼”元素,如:中班举行“有你真好”主题活动,聚焦同伴交往的现实需求,通过游戏“有你真好”,体验同伴间的熟悉、信任和互相帮助;牵手七幼中班的小朋友一起快乐游戏。
在“爱的传递”主题环节,记者看到,幼儿园通过受灾教师讲述感动故事,感受从担忧到温暖的过程,引发幼儿主动和七幼小朋友交朋友,关心爱护他们,制作悦趣园地图,举行赠送礼物的环节,以表达欢迎、传递爱。
门头沟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迈进生活找原型,迈进文献学思维”教育理念,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此次洪水灾害和抗洪抢险中的典型事迹和经验教训,将其作为特殊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入课堂,通过分类、分层、分区域、分学段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社区共读等一系列学术文献阅读,带领学生上好第一个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在“柴扉计划”中,带领学生改造校园围墙和屋顶,打造绿色校园,使学校成为学生跨学科综合学习的“绿黑板”和校园文化“打卡地”;在“安全岛”计划中,带领学生探究学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筑牢校园安全屏障。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形成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本文摄影: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崔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