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今年59岁的张克成,是国家税务总局蒙阴县税务局坦埠税务分局四级高级主办。他和妻子田永君结婚30多年来,一直用实际行动守护和传承着“忠”“孝”“廉”的优良家风。
忠诚为本,克己奉公,顾小家更护大家
1985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身为党员的张克成主动请缨,加入火线突击队,奔赴老山前线。头顶上是子弹,脚下是雷区,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但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不屈不挠、顽强作战,成功完成作战任务,张克成荣立个人“一等战功”,他所带的班荣立集体一等功。
作为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一等功臣,张克成却居功不自傲,主动要求干最苦的活儿,始终保持英雄本色。
1999年8月,从军16年的张克成脱下戎装,转业到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税务系统工作。转业之初,时任单位领导考虑张克成是从战场回来的“一等功臣”,准备将他安排在县城工作。但张克成了解到县局不缺人,地处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岱崮分局却缺人手,便主动提出到岱崮分局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
蒙阴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崮群之间山路崎岖难走。为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纳税辅导,张克成常常要骑自行车或开摩托车长途跋涉,实在没路就翻山越岭步行,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最多时一天行程达80多公里。在方圆数十公里的蒙阴山里,张克成骑报废了3辆摩托车,穿坏鞋子无数双,留下了20多万公里的服务轨迹。每周一早晨,他都早早骑自行车赶到县局,再乘班车赶往50多公里的分局上班,周末才能回家。曾经,张克成有多次调到县城工作的机会,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得知表弟石材厂开业半年多没交过税,他执意让表弟补办证件、补缴税款,惹得姑父埋怨他“胳膊肘往外拐”,一次规劝亲戚补缴税款的坚持,让家人见到了他的铁面无私。面对他人的不理解,张克成说:“其实这和我的从军经历有关系,经历了战争的生死,所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后来转业脱下了军装,但从来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不管在哪个岗位,我都要好好干。”
一句嘱托,一生坚守,用行动诠释百善孝为先
张克成的母亲2005年因中风瘫痪卧床多年,兄弟姐妹轮流陪护。为了不耽误工作,张克成主动包揽了周末或夜间的陪护,白天还照样投入繁重的征收工作,多年的积劳成疾,让张克成的身体不堪重负。
2018年12月,在一次走访企业时,张克成突然感到心口疼,到医院一查发现是脑梗和心脏病。最终,经历三次大手术,他的体内被植入8个支架,才转危为安。但出院后不久,他又回到工作岗位上。
张克成家庭条件不算宽裕,儿子结婚买房的首付款都是他跟兄弟姐妹借的。但在2018年,张克成却将获评“山东省先进工作者”所得的1万元奖金捐给了5名贫困儿童,2019年又把“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获得的1万元奖金分别捐给了“沂蒙六姐妹”纪念馆和“沂蒙六姐妹”之一的冀贞兰患病的儿子,2020年疫情期间,张克成又带头缴纳了6000元特殊党费。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友公衍进牺牲前留下一句遗言“替我去看看我母亲”,20年来,张克成把战友牺牲前的遗言当作一生的嘱托,从生活必需品到逢年过节的陪伴,夫妻俩无微不至、风雨无阻。战友妈妈感动地说:“亲儿子也不过如此!”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好家风薪火相传
张克成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子张振鑫。大学毕业后,张振鑫靠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份财务管理工作,上班报到之前,父亲嘱咐他要“本本分分、正直清廉”,廉洁家风始终影响着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工作中张振鑫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诲,以父亲为榜样,严以律己、恪尽职守,成为单位的先进模范。
张克成的儿媳是一位人民教师,和张振鑫结婚买房时的艰辛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时很不理解,公公作为一位英雄,为什么会这么穷”。直到后来才发现,张克成夫妻两人一直都在资助困难学生,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儿媳受优良家风的浸润,立足岗位教书育人、默默奉献。
多年来,除了母亲去世、儿子结婚和自己做心脏手术外,张克成没向单位请过一天假。妻子田永君是张克成工作上最坚强的后盾,承担起了几乎所有的家务,空闲时间她通过做保洁、摊煎饼补贴家用。不少企业老板曾因工作关系提出帮助张克成家属安排工作,但都被他拒绝了。田永君说:“其实一开始也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帮我介绍个工作。老张却说,违背原则的事咱坚决不能做。他这么多年在工作中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而且我们现在的日子真的很幸福,现在也理解了他的坚持。作为家属,我也会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做坚强的后盾。”
家风,最好的是传承。张克成一家人心中始终有两座山,一座是老山,锤炼着党性,一座是蒙山,孕育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