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女结婚登记被拒”是保护而非刁难
日前,河南巩义的王大妈求助媒体称,儿子想和一个聋哑女孩结婚,双方父母都同意,两个人还拍了结婚照,但是想领证却被拒绝。巩义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解释,结婚登记规范中明确说明:需要自主表达出自愿结婚的意愿。但女孩没上过聋哑学校,不会手语和表达,建议学习后再来办理,也会酌情尽量简化程序。
婚姻之事并非儿戏,缔结婚姻关系的前提是男女双方必须完全自愿。然而当事聋哑女孩不会文字或手语,无法表达结婚意愿,作为缺乏沟通能力的社会弱势群体,存在“被胁迫结婚”的可能。民政部门以严谨的态度核实聋哑女孩的真实意愿,无疑是对残疾人婚姻权利的保护而非刁难。
“摄像头对着窗户”要在安全与隐私间找到平衡
为了防范“高空抛物”,宁波一小区在居民楼下安装了64个角度朝上的防高空抛物摄像头,摄像头像素800万,有夜视效果,素材能保存半个月,总共花费约14万元,由小区公共维修基金负担。小区物业项目经理称,装监控前,基本每周都会有高空抛物,包括烟蒂、餐巾纸、厨余垃圾等。装了摄像头后,小区没有发生一起高空抛物事件。此后,不少小区开始加装摄像头,一些小区出现了“摄像头对着窗户”的情况。因部分居民反对,一些地方不得不按下“暂停键”。
高空抛物行为危害巨大,轻则毁坏财物,重则可能致人死亡,其治理势在必行。然而入刑以来,“高空抛物”仍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是难以追责。加装高空抛物摄像头不仅填补了追责空白,更起到了威慑作用。出于安全需要,居民应当对“楼下的摄像头”多些宽容。属地和物业也应做好宣传和沟通工作,打消居民疑虑,同时严格管控视频数据,必要时可交由公安机关管理,有效保护居民的隐私权益。
“放生清水”不如护水节水
9月10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广东汕尾湖东港一群人往海里“放生”60多箱矿泉水。现场视频显示,一群人将蓝色筐子里的瓶装水抬到海边,拧开瓶盖将水往海里倒。9月11日,视频发布者称,昨天下午3点左右这些人就过来了,2辆大巴车都坐满了人。9月11日,湖东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已核实,瓶子里不是矿泉水,是自来水灌装入瓶的。他们倒了水之后,水瓶都回收了,不存在污染海水的情况。”
不论是“矿泉水”还是“自来水”,以“祭祀习俗”或“放生”为名,将淡水资源倒入海里这一行为都令人啼笑皆非。清澈的淡水看似唾手可得,背后却要经过生产、运输、存储等多个环节,白白倒掉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此外,大量淡水在短时间内涌入海洋,可能影响沿海区域海水浓度,进而影响到海洋生态环境。不论是祭祀还是放生,其重在心而不拘于形。与其将干净的淡水倒进海洋里,不如用节约资源的实际行动“积德行善”,保护生态环境。
孔一涵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