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走进亚运

版面: 视点评论

中国风甚浓科技感满满 亚运村里惊喜多

——女报记者深度体验杭州亚运村


    技术官员村文化屋的仙居花灯。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摄

    金东面塑非遗传承人李春景正在制作桂花。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9月12日,杭州亚运村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100名媒体记者走进杭州亚运村的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深度了解“村内”生活,沉浸式体验了一场“绿色、智能、文化”的亚运村之旅。据悉,部分绿色、智能、文化体验项目为首次亮相。

    中国风甚浓 传统文化魅力无穷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先后来到“无废”生活馆和“偶遇未来”智能体验中心等多个点位。每到一“村”,都能明显感觉到精心打造的重头戏——文化屋,魅力无穷。

    运动员村文化屋充满了活力和生机。进门环顾四周,墙上布置了精美的传统文化艺术作品。

    装裱在框里的盘扣、缠花和绒花,做工精良,惟妙惟肖。与之相邻的剪纸作品,是非遗传承人经过一年时间采风、构图、创作而成的西湖风光剪纸,简约不简单。剪纸旁边的“‘壶’上西湖”亦十分有趣。“传承人把西湖十景和紫砂壶两种形象叠加,西‘湖’与茶‘壶’,两‘Hu’同音,‘壶’湖相得益彰,体现了传承人的匠心所在。”对外文化交流服务专员(运动员村)胡兰向大家介绍。

    此外,在这里还可以体验雕版印刷、智能篆刻、金东面塑等传统技艺。“我现在正在制作的是杭州市花——桂花。”只见一块米粒大小的黄色小面团,经由非遗传承人李春景的手一撮一捏,瞬间变成了一朵朵小桂花。“近期我创作的作品大多以花卉为主,非常受年轻人喜欢。”李春景一边捏一边说。

    记者了解到,这里的“互动体验区”包含7个主题,22个互动项目及两个汉语桥互动体验活动。赛时期间,每天将组织5场体验活动,让运动员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

    来到技术官员村文化屋,一进门就被一幅与众不同的《千里江山图》所震撼。它以“融铜”技艺制成,将山河青绿和千年铜文化结合,展现中国非遗的惊人魅力。

    在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展示区,有大师专门为亚运创作的南宋官窑运动印象刻瓷艺术品,将杭州亚运美学文化的生活品质应用到中国宋代宫廷御瓷南宋官窑;被誉为“杭州三绝”之一的杭扇“王星记”,“搬”来了镇馆之宝《中华之春》,扇子采用了乌木细拉花制作工艺,创新运用多达九种不同的底纹组合,巧妙地组成“福”“寿”纹样的中国地图;灯面图案由刀凿针刺成孔,细密而平整,灯身无骨但硬挺的花灯,在灯光照射下,绚烂多彩……一件件令人应接不暇的展品,都暗藏着高超的技艺。

    近590平方米的展厅里,从高端大气的铜雕、栩栩如生的根雕、高贵古雅的瓷器、技艺精湛的扇子,再到临安天目盏、仙居花灯、西湖绸伞、杭州和台州刺绣、织锦、丝绸画缋、蓝印花布等,共同再现出当年的典雅与繁华。

    媒体村的文化屋同样主打中华传统文化。在进门的主展区有一组榫卯结构的爆炸分解装置,它作为整个展厅的视觉中心,具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力与美。屋内设有中医文化博览、文创展示区、西泠文化学堂和非遗文化互动展示区四个区域。

    和小明围棋机器人对弈一局,跟着电子大屏做一段八段锦,长桌前泼墨挥毫一番……赛事期间,这里将是媒体人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科技感满满 “黑”科技拉满惊喜值

    自动清扫车一丝不苟地清扫路面灰尘、无人冰激凌车选择口味后自动开箱、巧克力3D打印机好看好闻又好吃……穿梭于各“村”之间,不经意间,就能发现身边的“黑”科技。

    在“偶遇未来”智能体验中心,记者身临其境地“体验未来”。

    钢琴机器人“晓乐”全身拥有33个自由度,既能精准演奏音乐,又能在表演过程中融入“仿人”的肢体运动。目前,“晓乐”已具备30多首不同风格曲目的演奏能力,包括8首亚运推广曲。更有意思的是,在“晓乐”弹奏过程中,一旁有三台机器狗根据曲目特性,做出不同的舞蹈动作,“扭”动身体来伴舞。

    捕蚊机器人利用模拟人体呼吸的原理,通过收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自身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人体水平,让蚊子误以为是人体在呼吸,进而达到健康、高效的灭蚊效果。

    在沉浸式裸眼3D体验厅,记者在选定自然风光场景后,瞬间“来”到了由花草、小桥、池塘等元素构成的江南水乡。沿着石板桥拾级而上,走到桥上看风景。下桥来,涉水池塘,可弯腰进桥洞,眼前景象也随着视线下沉,便“矮”了几分……一时间,似真似幻,分不清真假。

    一路走来,亚运村独特的智能设施,惊喜连连,让人大呼过瘾。

    绿色之旅 将低碳进行到底

    在亚运村,记者发现了杭州市民再熟悉不过的“低碳小能手”——小红车。

    记者获悉,当前,第一批160辆小红车已经完成投放,成为亚运村低碳交通体系的有力补充。其中运动员村120辆,被分布在6个借还车点位上;媒体村40辆,被分布在两个借还车点位上。

    那么,在亚运村如何借用小红车?很简单!只需“扫二维码”“输入证件号”“展示证件”“拿到借车卡”四步即可。首先,用手机扫一扫租借须知或小红车车锁上的二维码,就能直接跳转到云上亚运村自行车预约界面,再输入亚运证件号,系统就能自动生成预约记录;完成借车后,客户需走进一旁的居民服务中心,将证件展示给工作人员,换取借车卡刷开小红车的车锁,骑行使用。

    在“无废”生活馆,记者看到,生活馆内所有“家装”都采用环保纸、循环物料及可回收塑料搭建完成,布置采用节能灯具,并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装置;馆内主要通过展示低碳产品、互动游戏、知识问答、手工DIY等方式,宣传无废、绿色低碳及循环利用等理念。

    体验过程中,每一位记者还领到了一个低碳账户随身卡,拿出手机扫一扫完成注册,就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亚运村低碳账户。正确垃圾分类、践行光盘行动、绿色出行……这些环保行为都能获得相应的低碳积分,积累的绿色低碳积分,可以兑换获取低碳小礼品,并捐赠积分投入碳普惠宣传工作。

    此外,低碳账户亦推出低碳打卡地图,把亚运村的绿色场景串联在一起,通过线上引流至线下的方式,让“村民”打卡和体验村内的绿色设施以及人文相关的活动。

    9月16日,杭州亚运村将正式开村。相信届时,将会有更多人被其“绿色、智能、文化”的魅力所折服!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