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化周刊·看点 PDF版下载

栏目:亮点直击

版面: 文化周刊·看点

音诗画舞,共奏文明和谐的乐章

——记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范语晨

    饱含历史韵味的永定河畔,载满工业气息的首钢园,迎来了初秋的又一盛事。9月14日晚,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在这里启幕。

    正如当晚的璀璨灯火一般,晚会主题为“文化之光 北京之约”,意在向观众、向无数关注北京文化论坛的各国友人们表达,文化如火光一般点亮文明、启迪智慧、温暖心灵、指引方向。也的确像主题所示,文明的联结与传承,贯穿在整场晚会的演出中。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碰撞。昔日的首钢大跳台在舞台布景与灯光的装饰下,竟然变为倾泻而下的文明之河。此时,一叶扁舟缓缓驶过——来自中国、希腊、埃及、伊拉克、印度的演奏家们同乘小舟,用诞生自中国先秦时期的古琴、古希腊时期的里拉琴,古埃及时期的奈伊笛、古巴比伦时期的乌德琴、古印度时期的木丹加鼓,共同演奏出《高山流水》《茉莉花》。当极具中国古典情韵与民族特色的旋律由来自不同文明的古老乐器奏响,令人仿佛穿越时空,徜徉在文明古国的历史长河中,感受到人类情感的共通与共鸣。

    在这里,追忆文明的求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彼此需要,彼此同情,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舞台的大屏幕上,跃动着千年前来自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箴言,王绘春饰演的孔子与黄志忠饰演的苏格拉底在舞台中央相遇,带着观众回到了群星璀璨的“轴心时代”——多位先哲在同一时期彼此辉映,将人类文明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孔子与苏格拉底的精彩论辩引发了观众对多文明共同关注的本质问题的思考,而来自北京市少年宫朗诵表演艺术团的小朋友们则扮演“文明之河”的小浪花们,他们用稚嫩的声音,与两位先哲展开对话,请教关于智慧、人生与未来的问题……

    在这里,感怀文明的交融与传承。情景串联节目《如约》的主角是梅兰芳与卓别林,让观众不禁好奇,京剧与西方默剧有怎样一段缘?主讲人何冰声情并茂地娓娓道来,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率领剧团出访美国、宣介国粹的故事,以及他与卓别林的两次约定。作为戏剧表演艺术大师,他们跨越山海的相逢,亦是东西方文明美美与共的相拥。晚会现场,卓别林先生的儿子尤金·卓别林先生和梅兰芳先生的曾孙梅玮先生出现在舞台上,代表两位大师实现了跨越时代的第三次握手,不仅表达了家族友谊的延续,也表达着对文化之光的共同守护。

    陶醉于远古的奇音,穿行在历史的长廊,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然来到了新世纪的北京。

    首钢大跳台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比赛场地,也是“双奥之城”的标志性符号。在节目《携手向未来》中,张艺谋导演温暖讲述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奇故事。伴随着他的讲述,韦唯和北京亚运会圣火采集者达娃央宗、北京亚运会主火炬手许海峰再度唱响那激动人心的《亚洲雄风》。

    时代的记忆与荣光,也照进了所有普通人的生活轨迹。舞台上,16名出生于2008年的“奥运宝宝”、一组2008年相识的朋友、毕业的学生、结婚的新人,以及56个民族的孩子们,一起唱起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而伴随着马兰花合唱团、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和贵州“村超”冠军队员的登场,现场再一次响起了《一起向未来》的旋律。熟悉的声音与画面,唤起了一波波“回忆杀”,将晚会氛围推向了高潮……

    令人意外又欣喜的是,京味儿作家的代表之一老舍先生竟“穿越”到了2023年的北京。老舍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位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品《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等,集中描述了历史变革中的北京城和北京人的故事,小说中的诸多意象已经成了北京的文学符号。节目中,于震饰演的老舍先生带着他的邻居们,穿越到了今天的北京,在他笔下的大街小巷中,感慨着新北京的变与不变,回味着北京城里的那些人、那些情。

    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凝结着无数人对它的热爱与奉献。晚会中,来自北京人艺的老中青演员代表,共同唱起了经典歌曲《故乡是北京》,歌声里,全体演员和观众共同致敬了在今年防汛抗洪中涌现出的最美身影:带领居民安置列车受困旅客的门头沟区落坡岭社区书记孟二梅,营救受困群众的“铲车侠”代表、房山区北车营村村民刘兵,以及应急救援队伍的代表、昌平区应急局森林消防救援大队孙忠伟都来到现场,接受现场观众的致敬,也表达着自己对于故乡北京的满腔热忱。

    ……

    北京之约,跨越古今,联通世界。随着晚会在歌舞《源远流长》中走向尾声,首钢大跳台上的“文明之河”依然在奔腾,观众也依旧沉浸在这场文化盛宴的余味中,思考着、期待着、憧憬着文明之光的未来……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