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特刊 PDF版下载

版面: 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特刊

绿色:亚运“最美色调”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景韵润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孔一涵

    垃圾被随手丢弃就是“废品”,可若能精心利用,它们就是资源。牛奶盒、餐具、餐盘……这些每日都会大量产生的生活垃圾,在亚运村完成了“华丽转身”,它们蜕变为纪念品折扇,重回人们手中。

    循环利用、绿色低碳的元素俯拾皆是,绿色已经成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最美色调。

    绿色亚运 全民参与

    在杭州亚运会媒体村中的居民服务中心,每名记者都可以领取一个“低碳存折”。通过回收废旧饮料瓶、减少布草更换次数、光盘行动等方式,获得低碳积分,在“存折”上盖上印章,换取徽章、摆件、行李牌等纪念礼品。

    绿色亚运,就是要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办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而在这一过程中,少不了“全民”的参与。

    为深入落实双碳战略,践行绿色办会理念,杭州亚运会于2022年4月提出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的目标。为号召更多人参与碳中和行动,杭州亚组委联合浙江省、杭州市相关部门,依托杭州亚运官方绿色公益平台“蚂蚁森林”,开展了“人人1千克 助力亚运碳中和”活动,带动社会公众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截至目前,该活动参与人次破亿,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杭州亚组委环境保障部副部长孟祥胜介绍。

    从亚运村内麦秸秆材质的衣架,到推广使用可再生纸张,再到推广“无瓶”行动……杭州亚运会以实实在在的绿色行动,一系列落地实施政策、导则、规范,从每个人的身边做起,让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民行动自觉。

    绿色新风 吹进大街小巷

    金秋时节,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迎来新变化,建于1985年的尚农里小区,正不断被绿色“扮靓”。

    小区楼顶的“平改坡”隔热降温降低了顶楼能耗,拓宽的公共绿地和步行绿道构建了小区10分钟步行圈,雨水回收设施循环利用雨水浇灌绿化、清洗小区路面……

    绿色生活已经成为小区居民的共识。在街巷改造中,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全过程,31条沉淀了历史精华的老旧街巷,正焕发生机与活力,“绣”出了一条“杭韵街巷”风景线。

    绿色亚运,在于生态融合。钱塘江沿岸,从富阳银湖体育中心,到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再到淳安界首体育中心,这些场馆与富春山水、千岛湖景实现了完美融合;绿色亚运,在于可持续,拱墅运河体育公园建成后,每个周末都有几万名民众进入游览,黄龙体育中心改造后,整合开放了篮球、网球、游泳等13个全民健身项目,每天可容纳6000余人次……

    绿色正融入亚运城市的方方面面。亚运会期间,315台新能源公交车大巴和163台新能源出租车穿梭在湖州的公路上,为市民和观赛群众绿色出行提供保障。出门见绿、出门入园,30个“邻里口袋公园”出现在湖州边角,为市民提供全龄段、全时段共享的休闲活动空间,1142.62公里的城乡绿道,打造了“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绿色图景。

    丝绸之路的“光”点亮杭州亚运的“灯”

    9月23日晚的亚运会开幕式上,“数字火炬手”与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共同点燃了杭州亚运会主火炬——“钱江潮涌”,如同奔腾的钱江,惊艳了全世界。

    “主火炬用的燃料是甲醇燃料,也是在亚运会历史上主火炬首次使用甲醇燃料,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生动诠释了我们绿色亚运的理念。”提起主火炬背后的绿色科技,杭州亚组委环境保障部副部长孟祥胜难掩骄傲。

    杭州亚运会创造的另一个历史首次,来自绿色发电的创新运用。新疆、青海的光伏电和内蒙古的风电,通过特高压电网输送到浙江,丝绸之路的“光”,点亮杭州亚运的“灯”,使杭州亚运会成为首届实现全部场馆绿电供应的亚运会。

    此外,作为首次开展“无废亚运”实践的亚运会,杭州亚运会在推进垃圾减量化的同时,提升废物的循环利用比例,力求在筹办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废物产生。

    “绿色是杭州亚运会办赛理念之一,也是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孟祥胜表示,绿色亚运是一种理念,也是一个承诺,更是一次行动,这个行动是可持续的。“它将引领社会潮流,让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