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特刊 PDF版下载

版面: 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特刊

“逛逛逛”“买买买”“玩玩玩”,“村”里的生活太美了


    两名中国运动员了解画扇面。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睿/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肖睿

    9月26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后的第三个正式比赛日。不同于竞赛场馆里紧张、激烈的氛围,在亚运村的运动员村商业街及文化屋,运动员“逛逛逛”“买买买”“玩玩玩”,训练、比赛之余,身心得到了放松。

    还没进门,远远透过玻璃门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就看到杭州亚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内,人头攒动。进门一看,不少人已经是拎着大包小包,脸上喜笑颜开。

    “天天来逛都逛不够,我都不知道来了多少次了。”中国女子七人制橄榄球队队员周燕笑盈盈地说,同时还向记者展示了她的购物袋。只见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徽章,她手上还拿着一幅亚运会吉祥物“三小只”的纪念章画,正打算入手。

    周燕说,之前应家里亲朋好友的要求,已经采购了不少“三小只”毛绒公仔,这次趁着休息继续来买。

    “什么时候有比赛?”“今天晚上,女子七人制橄榄球决赛。”记者被她的答案震惊到。看着记者不敢相信的表情,她继续十分轻松地说,“虽然晚上决赛,但今天上午休息呀,出来放松放松,买买东西。”

    截至记者发稿时,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体育场上传来了喜讯——女子七人制橄榄球决赛中,周燕与队友携手拼搏,最终中国队以22∶21战胜日本队夺得冠军,为中国亚运代表团再添一金!

    看到记者在采访大家的购物体验时,泰国的随队官员主动向记者挥了挥手中的吉祥物,露出了笑脸。

    Naruemol Banmoo告诉记者,她打算买亲人指定好的“琮琮”。因为八岁的侄女告诉她,觉得“琮琮”非常好看,一眼就相中了它。

    与Naruemol Banmoo同行的朋友,则三个都爱,还选择了“莲莲”和“宸宸”。她们每人手中分别拿了两三个玩偶,打算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走出特许商品零售店,来到文化屋,这里同样热热闹闹:有的在体验中国篆刻,有的在请非遗传承人给扇面题字,还有的在学习中文……一派轻松愉快的景象。

    在汉语桥国际中文教育体验区,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杨立乾老师告诉记者,在这里外国运动员不仅能学到实用的汉语,还能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由本校学生设计的“西湖十景”徽章。在徽章交换盛行的亚运村,这一小奖励,对不少运动员产生了“致命”诱惑。

    为了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学生志愿者教给运动员的汉语难度依次递增。除了“你好”“谢谢”“再见”等常用问候语外,还有运动员在生活中可能常遇到的语句,比如“西湖怎么走”“我的手机快没电了”“我用导航查看一下路线”等。

    在杨立乾讲解的过程中,一旁的印度尼西亚运动员Faizzatus Shoimah忍不住参与了进来。她盯着体验区大屏上显示的三句汉语,非常认真地随着志愿者的发音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最终顺利通关,赢得了徽章,站在Faizzatus Shoimah身边的同伴,高兴地为她鼓起掌来。

    同伴Jesslyn Angelique Aritonang告诉记者,在亚运村的生活非常便利,非常有趣。

    文化屋的一角,出现了一幅非常有趣的画面。来自缅甸的随队官员Han Tunzaw正在小心翼翼地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制作桂花月饼。他轻轻揉搓着冷瓷土,手握小剪刀认真剪出小花瓣,将剪出的花朵慢慢放到“月饼”上。完成这些,他抹了一下额头,松了一口气,说:“我紧张得手都出汗了,害怕做不好。”看到成品后,他爱不释手地放在手上,看了又看,笑着说:“太好玩了。”

    商业区的徽章交换中心,运动员络绎不绝地排队进入交换区,兴奋地“换个徽章,交个朋友”;文化屋运动员,体验完一项非遗技艺,又按捺不住投身下一个;买好亚运周边的运动员,意犹未尽地起身返回,即将踏上主战场的征程……

    友好、和谐、美好的气息,在这里涌动、弥漫,为运动员取得佳绩再添动力。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