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特刊 PDF版下载

栏目:亚运观察

版面: 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特刊

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记者、志愿者会聚在一起

“小徽章”换出亚运“大友谊”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景韵润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孔一涵

    “换徽章吗?”站在主媒体中心的徽章交换点位,记者拿着一枚亚运吉祥物“琮琮”的徽章,不一会儿就有人主动前来询问。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对方豪气地表示,“我身上别的这些徽章,你随便选!”

    “这枚徽章的图案是孟加拉国的国旗,这枚的图案是亚运会的logo……”在记者交换徽章的同时,身边的人们也在热情地分享徽章背后的故事。“每一枚徽章背后,都有一段小故事,它们组合起来,就是我独家的‘亚运记忆’。每次看到这些徽章,我都能想起这些陌生但热情的朋友。”一位亚组委的工作人员笑着说。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媒体中心,陈列着一台“自助换章机”。46个小柜子整齐排列在墙面上,无论何时,这里总有人排着队,等待开“徽章盲盒”。在触屏上输入数字,相应的柜门便会亮起,在屏幕上留下自己的祝福,相应的柜门就会打开,带着他人美好祝愿的徽章就此来到手中。而自己手中的徽章,又会带着美好的祝愿,静待下一个“有缘人”的到来。

    杭州亚运会西湖十景徽章、吉祥物“琮琮”“莲莲”“宸宸”徽章、中国传统节日系列徽章……各种主题徽章在杭州亚运会随处可见,“你今天换徽章了吗”成为杭州亚运会的流行语。

    徽章交换习俗起源于希腊雅典,起初是用来区别运动员、官员和新闻媒体身份的圆纸牌。人们通过交换身上所佩戴的圆纸牌,来结交朋友并传递祝福。随着时间推移,圆纸牌演变为徽章,徽章交换也逐渐发展成一项“赛事传统”。

    一次次交换后,小小的徽章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媒体记者、志愿者、其他工作人员会聚在一起,在杭州亚运会开启了友谊时光。主媒体中心“行走的徽章王”王俊霖仅用一天时间就集齐了一身徽章,在他看来,徽章交换,交换的是友情,不仅可以与不同国家的朋友进行交流,还可以传递不同的文化。

    友谊的故事还延伸到了运动员们切磋技术、较量能力的赛场。9月25日,国乒女队3∶0战胜泰国队,比赛结束后,中国队选手孙颖莎、王曼昱和教练马琳纷纷与对方队员交换亚运徽章,场上气氛十分融洽。

    一枚小小的徽章,却能成为连接素昧平生的人们间的桥梁。在不同的外貌、语言、肤色下,相同的是一份对亚运会的纯粹祝福,和一颗期待文化交流的开放心灵。我们不知道小小的徽章将会流转到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将带着美好的祝福、真挚的友谊去到更多人的身边,关于杭州亚运会的故事和记忆也将被永久珍藏。

    在乒乓球男团小组赛的间隙,越南队选手纷纷上前请求与中国球员马龙合影,伴随着《东方红》的配乐,菲律宾武术选手阿加莎·克丽丝滕曾·王在太极拳赛场上挥洒自如,泰国队选手向亚运会滑板男子碗池冠军陈烨碰拳表示祝贺……丰收时节,赛场内外, 大家一同收获成长、收获友谊,在互爱、友谊、团结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开创亚洲美好未来。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