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婧 孟静怡
李丽是一位网络女主播,拥有一定的粉丝群体。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年幼的儿子。有一段时间,李丽发现一个韩姓男子多次为自己打赏,随后二人互加好友,并发展为男女朋友关系。
深信不疑的“大师”竟然是“男友”
随着交往的深入,李丽对韩某愈发信任。这天,一个账号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了李丽,自称是算命大师,为了“浅露一手”准确算出了李丽的个人情况,这样一来李丽对大师身份深信不疑。大师告诉李丽,男友韩某其实不是一般人,韩某的父亲是香港黑社会老大,自己是韩父派来暗中保护韩某的。还没等李丽从这个消息中反应过来,大师又给李丽“致命一击”,他算出李丽的儿子注定夭亡。
儿子是李丽最牵挂的人,她请求大师自己将不惜一切代价救儿子。大师说可以做法事让韩某替李丽儿子抵挡劫难,不过这个方法对韩某太过凶险,因此作为补偿,李丽必须满足韩某的一切要求,方能达到平衡。救子心切的李丽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于是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李丽陆续向韩某转账170余万元。
李丽也曾提出要与大师见面,但都被大师以各种理由回绝。就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大师突然对李丽说,她与韩某二人八字不合,不宜再继续交往,否则对自身不利。就这样韩某淡出了李丽的生活,就在李丽以为他们不会再有交集时,大师竟然带来韩某的死讯,并说韩某在遗嘱中给李丽留下了一笔巨额遗产。李丽悲喜交加,赶忙追问大师如何取得这笔遗产,大师说韩某的账户现在处于冻结状态,需要先往里汇入25万元解冻。李丽听后却有些为难,她的积蓄已都转给韩某,实在拿不出钱了。于是李丽向家人借钱,当家人了解来龙去脉后,直呼她被骗了,马上报案。
原来,韩某和所谓的大师是同一个人,最后韩某被抓捕归案。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韩某于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间,通过多个网络平台账号扮演多个角色,将本人与被害人李丽交往过程中得知的被害人家庭情况以“大师”身份告知被害人,骗取被害人信任,后用“大师”身份以做法事保被害人孩子平安等事由,骗取被害人为其转账170余万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韩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利,已构成诈骗罪,依法予以惩处。
恋爱诈骗套路多,网络交友需谨慎
韩某的诈骗手法可谓环环相扣,一人分饰多角,给被害人精心布下了“爱情陷阱”。
第一步,恋爱交往,套取信息。韩某通过在社交平台上频繁向李丽示好引起了对方的关注,进而发展为恋爱关系。在交往过程中,韩某有意无意地套取李丽的家庭信息,为实施下一步诈骗计划做铺垫。
第二步,冒充大师,骗取信任。在掌握了李丽的基本情况后,韩某抓住李丽的迷信心理,使用另一账号冒充大师联系李丽,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成功塑造“大师”人设,让李丽毫不怀疑其身份。
第三步,名为做法,实为骗财。见李丽“上钩”,韩某编造出李丽儿子有性命之忧的谎言,趁李丽方寸大乱之际又提出为其做法事化解劫难,李丽只需拿钱消灾,失去判断力的李丽自然是满口应允。
第四步,遗产为饵,引导转账。韩某向李丽抛出“巨额遗产”的诱饵,引诱李丽向自己的账户汇钱激活遗产。
实践中也有不少类似的案件都是以“中奖”为由骗取被害人汇款取得奖品,当你以为幸运降临时殊不知等待你的是陷阱。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马越表示,随着反诈宣传力度加大,大家的警惕意识逐渐增强,那些诸如直接借钱投资、家中应急等传统的诈骗手段已“过时”。在这种形势下,犯罪分子又想出了新花样,他们不再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被害人要钱,而是通过曲折迂回的方式,诱骗被害人把钱转给自己。这种手段更为隐蔽,更值得大家警惕。
马越提示,要谨慎网络交友。犯罪分子隐匿在网络虚拟平台之后,通过恋爱交往的方式接近被害人,打消被害人的戒备,从而套取重要信息实施诈骗。因此在使用社交平台时,要提高警惕,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不可随意泄露个人信息,给对方可乘之机。同时也要远离封建迷信,犯罪分子通常以“治病”“消灾”“看风水”为借口骗取钱财,我们都希望亲人健康平安,但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封建迷信。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崇尚科学,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作者系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