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化周刊 PDF版下载

版面: 文化周刊

女性解放与时代风采的鲜活书写


    ■ 口述:刘人锋 湖南女子学院教授■ 记录:范语晨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从古罗马城邦书写最新事件的白色木板,到中国汉代的《邸报》,再到印刷术发明后的现代报纸,报刊始终是人们知晓时事的窗口,也是社会发展的档案册。而女性身影,在漫长历史的报刊中寂静无声。直到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才逐渐进入媒体视野,成为报刊的主角和读者。1898年在上海创刊的《女学报》,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份妇女报刊,为“她”说话的报刊由此诞生;1939年6月,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第一本全国性妇女期刊《中国妇女》;1984年,全国唯一的妇女日报《中国妇女报》创刊……

    历史的车轮驶过百年,如今,广大妇女已当之无愧地成为新时代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妇女报刊也伴随着妇女事业的发展而繁荣。今天,刘人锋教授带我们回望历史:

    首开先河:我国近代妇女报刊的诞生

    我国近代妇女报刊诞生在晚清,这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首先是大众传播意义上的近代报刊在中国的出现、发展,以及中国人自办报刊的高潮。另一方面,晚清妇女解放思想的产生和实践也刺激了妇女报刊的诞生。

    根据现有资料,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是1898年7月24日在上海创办的《女学报》。从1898年5月开始,《中国女学拟增设报馆告白》在上海《新闻报》《时务日报》,长沙的《湘报》、澳门的《知新报》等刊登,利用传播媒介尽力宣传。为了体现《女学报》的女性特色,办学人士还公开聘任了18位女性主笔,这可说是开天辟地之举。

    《女学报》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物之一,随着变法运动的失败,《女学报》也被迫停刊。《女学报》创办的时间不长,但是意义深远。首先,《女学报》同时作为中国女学堂的校刊,刊登教学内容,将女子教育的内容传播得更广,有利于妇女解放的观念被更多人了解和接受。其次,《女学报》开风气之先,突破了禁锢女性言论的历史,对后来妇女报刊的创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再次,《女学报》的主笔全为女性,这起到了莫大的激励作用。在她们之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传媒工作者,如陈撷芬、秋瑾、燕斌、唐群英等。

    《女学报》之后,随着妇女参政运动的兴起,妇女参政报刊陆续出现,如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的《神州女报》,唐群英创办的《女子白话旬报》,唐群英与仇鳌创办的《亚东丛报》,张汉英、陈德晖创办的《万国女子参政会月刊》等,在1912年到1913年妇女争取参政权的时期,全国各地共创办妇女参政报刊近20种。

    此外,当时一些报馆、书局、图书馆同时出版妇女刊物来获取商业利益,实行企业化的经营,如上海《时报》馆创办《妇女时报》,中华图书馆创办《女子世界》,广益书局创办《女子杂志》,中华书局创办《中华妇女界》,商务印书馆创办《妇女杂志》,世界书局创办《家庭杂志》等,形成这一时期商业化妇女报刊的繁荣。

    灵活多样: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妇女之声

    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就重视妇女报刊的创办,从而促进妇女报刊的发展。例如成立不久就推动中华女界联合会改组,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创办《妇女声》半月刊。1922年7月,在中共二大制定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中决定将新出版的《向导》周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在该报开辟妇女专栏,作为妇女运动的宣传阵地。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关于劳动运动议决案》中决定创办一种出版物,以指导并批评日常的妇女生活及妇女运动。1925年1月,中共四大作出《对于妇女运动之议决案》,提出为了党的妇女运动宣传工作的开展,应该创办妇女定期刊物,在党的各种机关报上也应为妇女运动作宣传和理论上的阐释。

    除此之外,1926年2月,中共中央妇女部发布第7号通告,号召各地搜集各种妇女出版物给中共中央妇女部。同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关于妇女运动的议决案》特别指出妇女出版物要妇女群众化,不要空洞的理论,要多描写妇女的切身痛苦和实际要求。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运动的开展,对妇女报刊的重视,许多省设立妇女解放协会、妇女协会、妇女联合会等团体,均创办自己的会刊,促进妇女报刊繁荣发展。

    建党初期党领导下的妇女报刊最大的特点是领导方式灵活多样,主要的方式一是党直接领导。如1921年12月10日在上海创办的《妇女声》半月刊,1925年12月30日在上海创办的《中国妇女》旬刊。二是以共产党员为主,有其他成员参与创办。如1924年1月1日在天津创刊的《妇女日报》,1926年3月8日在湖南长沙创刊的《妇女先锋》月刊。三是与国民党合作创办。如1923年8月22日创刊的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妇女周报》,1926年9月15日在北京创刊的《妇女之友》半月刊。建党初期党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形势采取适合的方式领导妇女报刊的出版,积极宣传党的妇女解放思想,大力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在妇女运动史、妇女报刊史上都有重要意义。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后的妇女报刊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报刊结束了以前纷繁复杂的局面,所出现的妇女报刊主要由各级妇联创办。1949年,抗战时期的《中国妇女》以《新中国妇女》为名复刊。《新中国妇女》密切配合不同阶段国家的中心任务来宣传妇女工作的方针政策,对妇女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同时号召妇女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反映妇女在建设中的热情与成绩,介绍妇女模范人物,促使不少妇女改变旧观念。同时,《新中国妇女》不仅传播妇女解放思想,而且介绍政治、历史、自然科学、妇婴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关注家庭建设和儿童教育等,对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

    为了探讨妇女解放运动理论,交流妇女工作经验,提高妇女干部的思想业务水平,全国(民主)妇联还创办了专门指导全国妇女工作的行业性刊物《妇女工作通讯》,1957年更名为《妇女工作》。而为了向世界宣传新中国的妇女政策,介绍真实的中国妇女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状况,全国(民主)妇联还决定创办《中国妇女》英文版。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地各级妇联组织相继建立,一批妇联机关刊物相继创办,如北京市妇联的《北京妇女》,上海市妇联的《现代妇女》。不久,内蒙古、广西、河北、湖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的妇联也先后创办了分别以本省或自治区为名的妇女刊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妇联机关刊物以外的妇女报刊,如《解放日报》副刊《新妇女》,以及上海市家庭妇女联合会和《新闻日报》合办的《家庭妇女》。

    这一时期,妇女报刊宣传新中国的妇女工作方针政策,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反映新中国妇女的面貌,塑造新中国的妇女形象,交流妇女工作经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充满蓬勃向上的朝气。

    蓬勃涌现:改革开放后妇女报刊的发展轨迹

    改革开放后,全国妇联和地方各级妇联或恢复或创办新的妇女报刊,如全国妇联主办的《中国妇女》中文版和英文版复刊,《妇女工作》复刊,全国妇联还创办了第一份全国性的妇女报纸《中国妇女报》,专门研究妇女问题的学术刊物《妇女研究论丛》等。其中,《中国妇女报》作为全国唯一的妇女日报,秉持“向社会宣传妇女,向妇女宣传社会”的办报宗旨,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先进性别文化,切实为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鼓与呼,成为推动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舆论阵地。

    在全国妇联的带动下,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妇联机构都创办妇女刊物,如辽宁的《妇女》、黑龙江的《妇女之友》、广东的《广东妇女》、四川的《妇女生活》,吉林的《时代姐妹》、江苏的《当代妇女》、新疆的《新疆妇女》、陕西的《女友》等。

    此外,一些出版社、文联等单位也陆续创办妇女报刊。如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追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上海服饰》、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少女》、石家庄市文联的《女子文学》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时尚妇女期刊,如《时尚》《瑞丽》,妇联主办的期刊也纷纷改刊、改版,缩短刊期、扩展子刊,一改以黑白两色为主、以文字为主的特点,改为全彩、以图片为主的时尚型期刊,如北京妇联的《职业女性》、云南妇联的《女性大世界》、全国妇联的《好主妇》、广东妇联的《风韵》等。出版社与其他政府机构同样兴起了创办、改版时尚妇女期刊的热潮,如中国纺织出版社的《风采》、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追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都市主妇》、中国贸易促进会的《新娘》、国家体育总局的《健美女性》等。

    改革开放以来,妇女报刊从主要作为妇联的舆论平台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妇女工作的方针政策,促进妇女参与社会生活,到反映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妇女问题,再到以美容健身、服装首饰、恋爱婚姻、女性心理、职场指导等为主要内容,不仅引领时尚,而且不断创造时尚,并且将触角延伸到女性的心灵深处,使女性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开始对自身全面关怀,反映女性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也反映女性对社会的看法和社会对女性的看法。

    钩沉妇女报刊的百年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妇女报刊大多与所处时期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及时反映不同时期的妇女生活、妇女观念、妇女问题,呼吁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反映妇女解放的历史,推动妇女解放的进程,对消除性别歧视、推动性别平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回望历史,能够对今后妇女报刊的发展有所启示。坚持传播正确的性别观念,是妇女报刊发展应秉持的初心,未来妇女报刊应继续倡导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使妇女报刊成为建设先进性别文化的特色阵地,做好性别平等进程与妇女时代风采的推动者、记录者。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