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协同教育 PDF版下载

栏目: 教子有方

版面: 协同教育

女儿“顶嘴”引发的讨论


    跟孩子讨论传统美德,用生活中最简单的例子,找到自己的答案。资料图片

    ■ 杰西卡

    女儿小D回国两年多了,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的疼爱,滋润着她的成长。

    老人们难免会唠叨几句,9岁的小D时不时会发出“灵魂拷问”,顶几次嘴。比如老人强调勤俭节约是美德,小D会突然问,既然要节约,爸妈为啥要反对爷爷奶奶吃剩菜剩饭?老人也经常说宽容忍让、吃亏是福,小D“顶嘴”:“有的事情我吃亏了,心里不舒服,不舒服不是该表达出来吗?”

    这些美德和价值观,到底要不要传给孩子?怎么给孩子解释?对此,我就直接跟孩子好好讨论一下。

    节俭和抠门

    关于节俭,女儿说:我每次一出房间,外婆就把我房间灯关了,我从客厅回去刚打开房间的灯,外婆又把客厅的灯关了,我觉得有点害怕,还不方便,但外婆说节俭是美德。我点头回答,节俭确实是美德啊。“你也觉得这样不方便对吧,你还跟外婆说,天天老追着关灯能省几个钱,这多抠门啊!”听了女儿的话,我扑哧笑了。说实话,严格的随手关灯我做不到,但当女儿问我,我绝对无法说出否定的答案。

    节约用电是美德,但美德难道就是让我们做不到、让我们不方便的事情吗?我没完全理顺思绪,就拉着女儿从头捋:女儿知道可以用火力、水力、风力、太阳能等各种方法发电,但无论将哪种能源转化成电力,再输送到我们家里,都需要使用地球资源,还需要无数人付出劳动,而且她也听新闻说,最近几年频繁出现高温,有些地方缺电了……讲到这里,她说:“妈妈,我要是不怕黑,把家里的灯都关了,是不是就能给地球省出一点电,让给更需要的人?”我说:“我们需要照明,我们要是什么都看不见,不仅害怕,也不能工作、学习、做饭洗衣服,不能正常生活了。”女儿说:“哦,那也不能全关。”

    我受到她的启发,追问:“如果我们都出门了,家里没人,灯还开着,这是不是浪费电?”她点点头说:“我知道了,我在房间里读书,妈妈在书房里办公,开着灯,就不是浪费电,但如果客厅、厨房、妈妈爸爸的房间没有人,就可以关上灯,这就是节约用电!不过,妈妈,客厅的灯能开着么,我从房间望出去客厅里黑黑的,我会害怕。”

    我给了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当然可以,灯光带来的安全感也是我们的需要。客厅和房间开着灯,我们就没那么害怕了,其他的灯我们不用就关掉。以后我们跟外婆说好,大家各让一步,互相提醒。”

    宽容和懦弱

    教孩子宽容,会不会让孩子因此变得懦弱,这个问题曾一度困扰着我。小D的爷爷给她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村里有个游手好闲的人,傍晚到邻居家地里偷麦子,割了满满一大垛,都背不动了,整个人差点倒下去。背后突然有人扶了他一把,他站稳了,回头想说谢谢,却发现扶他的正是麦地的主人,邻居家的孤老头子……站在现代人的视角,孤老头子肯定怕被报复,不敢抓贼,也不敢报警。这可怎么教孩子呢?

    我突然想到女儿之前在学校被人“霸凌”的事,就跟她讨论:“上次你被同学踩伤了,他还拍你脑袋,连续出现了几次,他第一次这么做时你告诉老师了吗?”女儿说:“没有,第一次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我问:“所以,你对‘不是故意’是可以宽容的?”女儿点点头。我接着问:“后来他又踩你,你告诉老师,老师并没有马上批评他,你生气吗?”女儿说:“也没很生气,我觉得他就是个讨厌鬼,老师跟他说不要捣蛋了,这样就可以了。”我问:“所以,你对‘别人有讨厌的地方’也是可以宽容的。”女儿又点头。我最后问:“那他欺负你的朋友小K,你为什么就不能宽容,直接冲出来阻止,还让老师立刻来处理呢?”女儿说:“我不能让他欺负我最好的朋友!”我问:“自己最好的朋友受到欺负是你的底线,碰到底线就不能宽容了,对吗?”女儿非常认真地点点头。

    我拿了一张白纸,在纸上画出一道线,说:“现在我们明白了,要学到宽容这种美德,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脱离底线去讨论宽容,或者用自己的底线去评价别人的宽容,都会“越说越乱”,这也是今天女儿提醒我的事。

    这次由女儿“顶嘴”引发的讨论,让我和女儿都大有收获。我们对节俭和宽容的答案并不一定正确,很多事情没有固定答案,无论是几千年来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美德,还是现代生活中我们常遇到的各种矛盾,都可以跟孩子讨论,用生活中最简单的例子,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答案。

    (作者系微信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育儿专家,著有《和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等书。)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