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笑鸣
近日,浙江省温州市率全国之先发布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指数。该指数通过科学定量,监测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水平,让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有了“标尺”和“指挥棒”。
这把“标尺”怎么用?据悉,指数按照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要求,立足温州市发展实际,设定具有代表性和操作性的22个领域、98项具体指标。以“成长空间友好”为例,该项工作主要呈现宜动、宜居、宜学、宜乐、宜游空间环境配置等情况,指标涵盖公共空间、交通出行、人文参与、自然生态4个领域。
除客观指标外,指数还设置了衡量儿童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主观指标。例如“发展环境友好”重点聚焦家庭环境、文化环境、儿童食品安全保障、网络安全环境构建等情况。“儿童产业友好”结合温州本土特色,呈现涉及产业业态建构、产业品牌升级、文旅产业创新等领域的指标。
“标尺”测量如何确保科学精准?按照《浙江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今年以来,温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温州市发改委、温州市统计局联合浙江工商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通过数据建模、量化测算等方式,制定《温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重要指标(试行)》,形成温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发展指数。“指数兼顾全市通用性和地方差异性,不仅可以纵向量比自己,还可横向对比其他城市。同时指数还分设了约束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刚柔并济’地指导各县(市、区)高水平高质量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负责该指数编制的相关专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