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店村文化礼堂里,365天的舞台有365天的精彩,村民的基因里都流淌着艺术细胞,婺剧对于我们村的村民来说,如同每天上桌的家常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个流传于网络的3分20秒的视频里,主人公正在娓娓道来郑店村与婺剧的不解之缘,短暂的光影切换,却道出一个小小的村庄,浮浮沉沉百年的婺剧史。
不久前,在浙江省金华市澧浦镇郑店村的婺剧非遗主题馆,偶遇了那个视频的主人公。那天,郑店村的婺剧爱好者们正在小小的舞台上吹拉弹唱,其中一女子穿着华丽的戏服,眼神清亮、笑容明媚,虽然并未上全妆,但一个亮相便韵味十足。她就是池吉梅,郑店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原本很好奇她的人生故事,但与之交谈,她言语之中皆是婺剧与郑店村的历史渊源、在新时期的传承发展。以下,是她的讲述——
·人物简介·
池吉梅,浙江省金华市澧浦镇郑店村人,郑店村文化礼堂管理员,郑店村妇联主席。2008年开始,一直活跃在文艺队伍中,组织了村女子舞龙队、女子腰鼓队、舞蹈队,除了参加各种文艺演出,还积极参与筹办每年郑店村自己的春晚,用文化节目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 口述:池吉梅 浙江省金华市澧浦镇郑店村妇联主席
■ 记录:钟玲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青山横灵岳,绿水绕东溪”,说的是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金华市全面小康示范村——澧浦镇郑店村。我的家就在郑店村,我是澧浦镇郑店村文化礼堂的管理员,也是澧浦镇郑店村的妇联主席。来到郑店村的人,可能最先看到的就是我们村口那面白墙上的画像,红衣花旦,美目盼兮。也许不了解的人会问,为什么郑店村会有这样的墙画?
因为,我们村是一个家家户户都有人会唱婺剧的古村落。
郑店村建村已有550多年的历史,这个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灵秀,村东还有一个清乾隆三十七年所建的古法华寺。我们郑店村,以婺剧文化最具特色,历代以来村民就有参与剧团演出的传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郑店村就有了婺剧锣鼓班,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成立了郑店村婺剧团。那时,演员都是本村的村民。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郑店村婺剧团经常到金华各县市和周边龙泉、丽水等地演出,《杨门女将》等历史传统婺剧也在这时被发扬光大,郑店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婺剧之乡。到现在,我们村的婺剧已经传承到了第四代,千余人的村子有三分之一的村民都曾经上台演出过,村里精通婺剧的鼓板师,既有90多岁的老翁,又有幼儿园的孩童。村民们,几乎人人都会哼唱几句。
但我小时候,对婺剧并不熟悉,只知道那是一个“金华戏”,因为在我的老家,隔壁村就有一个婺剧团。不过那时,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和婺剧的联系那么密切。我的父亲一直很喜欢乐器,像唢呐、二胡等等,很多乐器他也都会演奏。可能是因为受他的影响,我也从小就很喜欢文艺。后来,我嫁到了郑店村,慢慢也接触到了婺剧。我的公公婆婆都会唱婺剧,他们夫妇曾经在郑店婺剧团里待过,公公那时候是放字幕的,而我婆婆在郑店婺剧团时饰演的是佘太君,她演绎的这个角色很有名气,至今还有很多人念念不忘。我从别人口中听说过她演戏时的样子,她演佘太君,只要用那根拐杖在台上咚咚敲几下,台下就变得静悄悄的。现在郑店村的婺剧非遗主题馆,还展示着当年她演出时的照片。
到了20世纪90年代,曾经辉煌一时的婺剧开始沉寂了下来。1996年我嫁到郑店村时都不知道这里居然有这么多人会唱婺剧。是在2010年后,我才了解,郑店村不仅会唱婺剧的人多,还有很多人都曾经上台表演过。闲下来时和周围的人一聊天,就会发现,原来我身边有很多人都曾经去考过婺剧团,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人会出去演戏,村里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他们的父母辈或者爷爷奶奶辈都会唱婺剧。后来,郑店村重新发展婺剧,文化队伍逐渐壮大,我自己也参与进来。
我原本在外工作,是在2008年的时候,才回到郑店村当妇女主任的。在参与村里的事情后,我才渐渐了解郑店村的文化与历史。一次,澧浦镇文化站站长黄艳笑根据我们村的婺剧文化底蕴,提议我们排演婺剧唱段。我和村里的姐妹,那时候从来没碰过婺剧,甚至不懂怎么走台步,但我们都很乐意参加。于是,我就和她们一起开始学习、排练,乐队的人看到我们积极性这么高,也都愿意来帮助我们。
那时候,我们几乎每天晚上都在练习走台步,非常刻苦。当时的表演服装都是我们自己出钱买的,300多块钱一套。虽然一开始纯粹就是因为个人爱好,但一上台之后,我们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我们开始参加各种演出活动,慢慢地,我也学会了唱一些婺剧唱段。后来,郑店村建设了文化礼堂,我担任了文化礼堂的管理员,除了开展文艺节目,还要管理农家书屋,开展一些培训活动。我的职务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忙,但我的生活过得非常充实。因为,我没有丢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还加入了郑店村的一个文化团队——田园欢民乐团。
不仅如此,我还会参与筹办我们村自己的春晚。
郑店村从2015年开始,就有了元宵晚会,后来又开始办一年一度的村春晚,因为我们这里爱好文艺的人很多。最初,晚会是以唱婺剧为主,后来慢慢加入了歌曲、舞蹈,还有小品。到2018年的时候,我们的晚会已经像模像样了。尤其是2019年和2020年这两年的春晚,参与演出的村民有90多人,都是我们本村人。2019年的春晚,包含器乐合奏《洪湖水浪打浪》、婺剧合唱《辕门斩子》选段、少儿舞蹈《爵士+伦巴》、萨克斯独奏《红尘情歌》、武术《男儿当自强》、独唱《等待》、快板《文明城市展风采》等多个不同形式的文艺节目。每一年的春晚,我都会花很多精力去编排节目,以及参与春晚的演出。
我们村的演出团队都是业余的,一开始大家都是出于爱好,偶尔抽出时间来参加表演,但我们都很认真,也很尽心尽力。这两年,姐妹们都有收益了,团队会参加各种演艺活动,也会去参加各种商演,我们田园欢民乐团的演员,现在每演出一场都会有报酬。我们也得到了村里的大力支持,现在我们的道具和演出服,都是村里出钱置办的。
近几年,我们郑店村的婺剧传承和以前相比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村有两个婺剧非遗传承人,一直在为婺剧的传承努力。2019年时,金东区文旅局发现我们郑店村婺剧团曾经使用过的道具、服装等保存的很完整,就提议建一个婺剧非遗主题馆。我们村就把一个老宅,打造成了郑店村婺剧非遗主题馆,馆内收藏的传统婺剧戏服道具和一些历史影像非常有意思,来到这里的人,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婺剧在郑店村的发展历程,看到婺剧在郑店村几十年来的历史记忆。
有了婺剧非遗主题馆之后,不仅本村的人对婺剧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来我们这里交流的人也多了起来。不仅仅是婺剧爱好者,还有昆曲之类的其他文艺爱好者,也来到我们村交流经验。郑店的人走出去,外面的人走进来,这样的交流不仅丰富了我们村的文化生活,让村里的老人们都能够欣赏到不一样的文艺节目,也让我们有了一个学习的机会。现在,每到节假日,就有学校组织学生来我们这里研学,受郑店村文化氛围的影响,附近的小学也组建了一支器乐演奏队、锣鼓队。除此之外,我们村还大力挖掘培养婺剧人才,带动村内百余人学习婺剧,为婺剧的艺术生命注入新的活力,让婺剧文化浸润我们的村庄。
今年年初,由我做主角讲述郑店村婺剧前世今生的视频《三百六十五天的舞台 每个人的大戏》荣获了金东区“文化礼堂共富故事讲述大赛”一等奖,在那个视频里,婺剧的婉转唱腔一直在回响,并不长的视频,却拍出了我们郑店村自己的特色。那次比赛,我的独舞《小城雨巷》也获得了二等奖,那是我女儿指导我跳的舞,虽然现在看来可能跳得很生涩,但是我很享受那种感觉,一支独舞,不仅向人们介绍了我的“故乡”郑店,也把郑店村小桥流水古道的江南风情展示了出来。当然,我所获得的这些个人奖项,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还有我的家人、我的伙伴们的支持。今年,我们村被评为金东区婺剧特色村,我们的坐唱班也被评为婺剧推进工作先进集体。我们村的村民创作能力都很强,我们自己创作的作品中,除了村民作词作曲的婺剧村歌《灵岳峰前春光好》,还有一些婺剧现代戏。现在,我们的郑店田园欢民乐团依旧活跃在民间舞台的第一线。
接下来的这段日子,我可能又会忙忙碌碌,忙着编排今年郑店村春晚的节目。在多年的努力下,郑店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我们也很想通过郑店的古建筑和婺剧非遗文化资源,让更多的人了解郑店,吸引更多的人到郑店来感受古村之美和婺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