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二维码”成为“拦路码”
停车缴费、点餐、租借充电宝……如今,扫描二维码代替人工服务已然成为一种日常,但这种本该“提高效率”“便捷快速”的消费方式,却给不少消费者带来了困扰。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消费者抱怨扫二维码存在各种问题,包括:消费只能扫码、拒收现金、拒绝提供纸质菜单;强制关注公众号、跳转小程序;不当索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等。
二维码支付因其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逐渐成为重要的支付方式。但利用扫二维码强行“加塞”的种种乱象也让消费者不堪其扰。当“二维码”变成了“拦路码”,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服务体验,还存在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等问题。规范扫码消费需要监管“加码”。对于服务行业扫码消费中的违规行为,相关管理部门应及时介入,严肃执法。同时,作为商家,应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为其提供便捷服务,别让事事都扫码扫了消费者的兴、败了自己的口碑。
对企业变相裁员行为应严惩
近日,有网友用户发视频爆料称,西安某广告公司为裁员不给补偿,将公司搬迁至秦岭脚下,因通勤太长、生活条件不便,十多名员工主动离职,但随后他们发现公司又搬回了市区。12月31日,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经营困难,已告知搬到山里只是临时措施,没想到员工会离职。离职员工则表示,之前告知进山会持续一段时间,离职后仅几天得知公司又搬回市区,所以大家感到很气愤。
该公司为了裁员可谓煞费苦心。面对企业的变相裁员,相关劳动执法部门应加大查处力度,让那些耍小聪明的企业得不偿失,这样才能倒逼他们敬畏法律、尊重劳动者。另外,劳动者也要增强维权意识、法律意识,面对变相裁员,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权。此外,要畅通劳动者的维权渠道,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加大普法宣传,用法律为劳动者撑腰。
做好旅游品牌才能留住“回头客”
冰雪经济在东北爆火,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海林市的“中国雪乡”近期也迎来了客流高峰。相较于2022年,雪乡景区已于2023年11月10日正式开园,比2022年提前了32天。近日,有关“雪乡酒店价格突破想象”的话题登上多个社交平台热搜。不少网友吐槽,景区附近装修普通的酒店民宿,住一夜动辄要价上千元。
冰雪经济催生东北雪乡民宿需求大涨、加上旅游旺季等因素影响,住宿价格上涨,本无可厚非,但不少民宿只涨价格不涨品质,处处是“坑”,导致消费者住宿体验极差。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对坑骗消费者的行为要做到零容忍,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当地旅游从业者则要主动摒弃“一锤子买卖”这种短视行为。只有把眼光放长远,认真做细做好旅游产品和服务,才能在游客心中留下好口碑,赢得“回头客”。
王恒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