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马伟
落日的余晖为冬日的积石山披上了一层金色,也给严寒的大地平添一抹暖意。近处,白色板房整齐排列,板房内燃烧的火炉冒着白烟,在空旷地带,已有村民燃起熊熊柴火,吃过晚饭的村民们烤火聊天,孩子们围着火堆跑来跑去,时不时地点燃为跨年准备的鞭炮……
新年伊始,距离积石山6.2级地震已过去10余天,受灾群众已从帐篷住进了温暖的板房,地震的阴霾正在散去,生活的希望正慢慢燃起,这里的人们正用自己的方式辞别2023年,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随着2023年的最后一缕阳光从白雪皑皑的积石山顶落下,在甘肃省积石山县刘集乡高李村七社的安置点上,人们围着篝火,连连感慨,为劫后的余生,亦为新年的希望,回眸着过去,憧憬着未来。“这个冬天,我将会终生难忘。我的家乡遭遇了地震,不少房屋坍塌,一些人也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幸运的是,我们一家人和亲戚都还平安。在这寒冬时节,我们住进了温暖又安全的板房,虽然有余震发生,但大家的心情已经平复了很多。在2023年的最后一天,我和家人一起吃了饺子,跨了火堆,就用象征团圆的饺子和代表希望的熊熊大火,辞旧迎新吧!”刚从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放寒假回来的刘明林,在众人围拢的火堆前说出了自己的新年寄语。
“2023再见,2024你好”“愿我们今年所有的遗憾,都是来年惊喜的铺垫”“新的启程,新的等待”,一声声稚气未脱的新年期盼,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给灾区的冬天带来了希望和活力。在甘肃省积石山县石塬镇石塬小学的临时教学点上,来自临夏市教育系统助学支教的老师们精心策划了一场“庆元旦 迎新年”系列主题活动,在活动现场,孩子们表达了对新一年的期盼。石塬小学校长韩永平说:“地震后孩子们的心理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元旦这一天,老师们通过各种各样的互动、交流等活动,让孩子们释放地震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
在积石山县肖红坪村安置点,村民们组织了一场以“感恩党 迎元旦 建家园”为主题的文艺演出,许多村民和志愿者纷纷自发前来表演才艺,为新年的到来增加喜庆,也为彼此鼓励、祝福。演出活动热闹欢快,平日里爱跳舞的大嫂大妈们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学生和志愿者们也在舞台上各显其能,甚至有两名小学生还给大家表演了一段相声,赢得了阵阵欢笑与喝彩。“这次活动是乡亲们自发组织的,元旦是新的开始,也是新的希望,相信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会渡过难关,重建家园。”肖红坪村村民樊文清说。
随着旭日缓缓升起,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甘沟乡东山村的安置点正迎来2024年的第一缕阳光,一排排烟囱从一座座板房中探出了头,升腾的烟火中正生出新的希望。此时东山村村民柴六六的板房内香气飘飘,原来他一早就煮了一大锅羊肉,准备和家人好好吃一顿早饭,庆祝新年的到来。“今天是2024年的第一天,新年新气象,我们准备和家人好好吃顿早饭,希望新的一年,家人平安健康,早日重建家园。”
在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道帏乡牙木村安置点上,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看到,穿着红色马甲的巾帼志愿者和穿着藏袍的藏族妇女们正在忙碌着,有人和面,有人拌馅儿,有人擀面皮,有人包饺子……这是当地妇联干部与群众一起在包饺子、庆元旦,她们一边聊一边忙,沸腾的大锅、翻腾的饺子里深藏着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和祝福。“吃到新年的第一顿饺子,真的太感动了,2024年的元旦会让人终身难忘,感谢所有人。”今年38岁的藏族大姐央吉感叹。
同样给受灾群众现场包饺子送温暖的,还有来自海东市和民和县的妇联干部与巾帼志愿者们,他们在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草滩村热情地忙活着,让乡亲们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饺子,把“娘家人”的温暖与爱心送到了群众心里。在当天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上,海东市妇联主席逯淑君说:“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我们与当地群众一起包饺子与大家共度新年。”
在循化县白庄镇民主村安置点上,由循化县委宣传部门牵头,县文联组织书法、摄影工作者开展了送“双福”活动,为群众送“福”字、照“全家福”,为受灾群众送去节日的温暖和祝福。“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能为受灾群众书写祝福,是我的荣幸,希望家园早日重建,新年一切都好。”书法爱好者杨勇边写“福”字边说。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在党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关心帮助下,受灾群众必将和全国人民一道,在新的一年展现新的气象,携手向前,共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