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新闻深1°

版面: 视点评论

便捷服务常驻身边 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全国多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速览


    重庆两江新区邢家桥社区人兴路夜市一条街。(受访者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近年来,为了服务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国家大力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打造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步行约15分钟距离为服务半径的多业态社区服务商圈,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

    2023年7月,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同年9月,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已确定,加上前两批80个试点地区,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已达到省级全覆盖。如今,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生活圈在全国遍地开花,并且各具亮点。

    长春:线上线下同步推进 服务便民又暖心

    乘车上班前,先到楼下的“老杨豆腐脑”吃份早餐;下班回家,顺路在小区附近选购水果、生鲜;周末来临,跟朋友在家门口逛街购物;有小修小补的需要,缝纫铺、维修部、打印社……各类便民小店在吉林长春各个社区随处可见。

    2022年8月,商务部公布了全国第二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长春位列其中。随后,一批业态齐全、服务优质的“便民圈”在长春市出现,光明社区就是其中之一。

    光明社区地处城市中心,基本商业业态齐全,在这里建设便民生活圈,应该从何处着手?社区最终决定,开展入户调查,对接群众需求,“群众缺什么,咱们补什么”。“要能理发和洗浴,让居民就近解决生活所需”“能不能帮我们老年人解决就餐问题”“建议在辖区内多引进修车店”……居民们的急难愁盼,社区工作人员一一落实。不久后,亲子阅读空间和敬老食堂等服务便民小店在社区先后成立。

    为了让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挥更大作用,光明社区将服务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对辖区内提供便民服务的商家进行详细统计,绘制出一张电子商圈地图,与商家信息一起上传到“朝阳生活管家”微信小程序。蔬菜水果、餐饮美食、生活服务、应急药品……打开小程序,各类便民服务一应俱全,居民点击按钮便可“一键下单”,输入自己的社区名称,还能看到社区活动介绍和物业服务内容。

    “线上线下”的同步推进,加快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步伐,也让政府、商户、市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让更普惠、更集约、更有温度的发展模式在长春显现。

    重庆:采用“留改增拆”多元模式 微改造、巧利用

    重庆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与城市更新相融合,采用“留、改、增、拆”多元模式,微改造、巧利用,提高老旧建筑、设施使用效率,全面盘活存量资源。

    以重庆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为例,该社区积极推进农转非小区电梯加装、安装电梯20余部;对2000年以前修建的房屋外立面进行翻新;实施邻里空间改造等项目,打通小区与小区之间的道路,方便居民出行。

    邢家桥社区还将规范商业经营纳入城市更新范畴,规范商业门头设置,统一商业门头尺寸、颜色、字体大小等,使街区商业门面更加规范。与此同时,改善占道经营环境、划定游摊区域,将经营百货和小食品的散乱游摊游贩集中到龙寿路统一管理,并开辟“夜市一条街”,打造人兴路、万年路、人兴支路夜市,对夜市人行道地面进行整治,更换松动地砖等,满足居民生活消费需求。目前,夜市日均客流量达3000余人,日均销售额达15.6万元。

    此外,邢家桥社区还探索“微改”项目,通过在人和家园、和雅小居等地增设图书共享角、居民议事角等,合理再利用社区公共闲置空间,丰富居民办事议事场景。

    目前,邢家桥社区实现了小区门口有早餐店、2分钟步行可达便利店、5分钟步行范围内能买菜、6分钟能到便民生活巷、8分钟步行范围内有8个公交站、15分钟步行范围内有两座地铁站,让市民真正体会到城市一刻钟的便民生活。

    上海:用“生活盒子”为“一老一小”提供幸福体验

    在上海,“生活盒子”是徐汇区居民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亲切昵称。在这样一个小小的“盒子”里,既有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菜场、食堂、咖啡厅等,还有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健身房、图书屋等,让居民在家门口尽享便利,愉悦生活。以石龙社区的“生活盒子”为例,一楼为便民服务市集,二楼为健康生活区域,三楼为城市客厅,是一个集居民区党群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生活市集、文化休闲、共享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让大家“办事看病少跑路,便利生活家门口、学习休闲就近处”。

    “一老一小”事关千家万户,也是上海市建设“生活盒子”的重点服务对象。石龙社区关注老年人的现实需求,探索发展社区食堂。热气腾腾的红烧肉、香气四溢的砂锅、品类丰富的主食点心……食堂中,有许多既卫生又营养的菜品供大家选择。居民张大妈刚在食堂吃完午饭,她一边打包饭菜,一边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自从有了社区食堂,她和老伴儿经常来用餐,既方便又安心,吃不完的打包带走,践行“光盘行动”。在社区三楼,记者看到了正在上手工课的小朋友们,家长陪伴,其乐融融。教室门口张贴的海报上标明了未来一周的课程:盆景制作、健脑手指操、越剧……漕河泾街道石龙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推出丰富多彩课程的同时,他们积极听取居民反馈,及时调整课程,目前,他们正考虑推出一些适应年轻人生活作息时间的课程,相信未来的“生活盒子”将更加生动多元。

    西宁:聚焦老年人切实需求 推出爱老助餐服务

    对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青海省西宁市从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商超、民生建设等方面着手,重点关注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西宁市城东区属于老城区,辖区内老年人居多,许多独居老人、孤寡老人面临吃饭难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城东区委、区政府多措并举,以老年人助餐需求为导向,合理布局服务设施、优化服务流程、提高配餐率,全力推动爱老助餐服务。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区通过引进5家社会组织,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助残服务,在清真巷等5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了中央厨房,为政府购买保障对象发放就餐卡8600余张,全面实行老年人就餐刷卡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还提供上门送餐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温暖的助餐服务。

    今年67岁的韩秀兰就是爱老助餐食堂的受益者。她告诉记者:“年纪大了,自己做饭不方便,闺女上班又很忙,社区建立食堂后,下楼就可以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每当我行动不便时,食堂的小马还会帮我把饭菜送到家。除了解决吃饭问题,我和街坊邻居还能在这里唠唠家常,说说小区里的新变化,爱老助餐食堂让我们这些老年人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这样的生活很幸福!”

    深圳:“一键尽在掌握” 用科技赋能生活圈

    作为创新之城,广东省深圳市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中积极引入科技智慧,注重科技创新、人性化设计、共享经济和健康运动等方面,旨在为市民们打造一个便捷、智能、可持续、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让科技发展成果更好地服务百姓生活。

    “开车10分钟,停车半小时。”停车难是很多城市存在的共性问题,特别是一些重点区域和特殊时段。为缓解该问题,深圳谋划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停车服务平台,分场景分时段科学设定预约、共享等流程规则,逐步实现停车泊位“一键预约”、错峰共享、出行引导等公众服务。2023年,全市有70多家公园实现公共停车场“一键预约”,可预约停车位增至10000余个,并支持来自港、澳单牌车牌注册绑定及预约。

    此外,深圳还推出了“民意速办”平台,它是政府着力提升社区智能化智慧化服务体验的平台和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应用。民生诉求平台嵌入民意速办AI机器人,依托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公共场所,搭建人工智能体验场景,让便民服务驶入“快车道”。2023年以来,“@深圳—民意速办”平台共响应市民诉求2735.12万次,日均诉求受理量超过20万件,总体满意率99.95%,按时办结率99.07%。

    (统稿:李熙爽 采写:张凌漪 程浏可 马伟 韩嫣然 李熙爽)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